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热应激猪睾丸葡萄糖转运蛋白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2的表达与定位
    席华明 范小瑞 张禛 梁亚俊 贺俊平
    2017 (4):  445-451.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7.04.013
    摘要 ( )   PDF(2814KB) ( )  

    目的 探讨正常和热应激条件下,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在成年猪睾丸的表达和定位。 方法 性成熟长白公猪9头,随机分为3组。局部阴囊热刺激组(n=3),用自制电热毯置阴囊42 ℃加热1 h;环境热应激组(n=3),每天置于37~40 ℃猪舍环境3 h,连续7 d,每天于热处理结束后,将实验猪驱赶回21~25 ℃猪舍环境;对照组(n=3),饲养在21~25 ℃猪舍环境。局部热刺激6 h后和环境热应激处理结束24 h后,手术摘除双侧睾丸。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猪睾丸组织内GLUT1和GLUT2的表达。 结果 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环境热应激组GLUT1蛋白和mRNA的表达差异不显著,局部阴囊热刺激组GLUT1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环境热应激组和局部阴囊热刺激组,GLUT2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发现,热处理前后,GLUT1蛋白在曲精小管内定位于精母细胞和圆形精子细胞;环境热应激组GLUT1蛋白染色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局部阴囊热刺激后,GLUT1染色变深,表达升高。热处理前后,GLUT2蛋白在曲精小管定位于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环境热应激和局部阴囊热刺激导致GLUT2染色变深,表达升高。 结论 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和GLUT2表达于猪睾丸曲精小管,环境高温和阴囊局部热刺激导致GLUT1和GLUT2在猪睾丸的表达水平改变,提示这两种葡萄糖转运蛋白在猪精子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Krüppel样因子4在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模式
    李秀 李方正 郇延军 高霞 姜忠玲 宋学雄
    2017 (4):  416-420.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7.04.008
    摘要 ( )   PDF(973KB) ( )  

    目的 探讨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MSCs)成脂分化过程中Krüppel样因子4(KLF4)的表达模式。方法 采用F3代以上猪AMSCs进行成脂诱导分化,用油红O染色提取法检测成脂分化程度,用RT-PCR和Real-time PCR检测KLF4的表达模式。 结果 猪AMSCs成脂诱导分化,诱导3 d开始出现脂肪滴,诱导 10 d时成脂分化率达60%;RT-PCR检测,在诱导分化2、4、8、12和16 d时都能检测出KLF4的表达;经Real-time PCR检测,上述各诱导分化时间点的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6657±0.2269、2.6790±0.0524、2.6293±0.0280、2.3633±0.1568和2.6146±0.1575倍。这些结果表明,KLF4的表达在猪AMSCs成脂诱导分化的第2天就有显著上调,表达高峰出现在成脂分化的第4天,此后持续高表达。 结论 在猪AMSCs成脂分化过程中,从早期到晚期,KLF4发挥持续性的调控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β-神经生长因子的诱导表达及其对角膜缘干细胞的作用
    高杰 丁玲 胡蓉 黄悦 苏敏 李红
    2017 (4):  421-427.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7.04.009
    摘要 ( )   PDF(1969KB) ( )  

    目的 运用Tet-on 3G四环素诱导表达系统探讨β-神经生长因子(β-NGF)在人胚肾(HEK293FT)细胞中的过表达情况及其对角膜缘干细胞(LSCs)的作用。方法 将pLVX-TRE3G-IRES-β-NGF和pLVX-Tet3G慢病毒在空白的HEK293FT细胞进行扩增,收获慢病毒,再共转染HEK293FT细胞,同时用不同剂量强力霉素(Dox) 诱导β-NGF表达(分为未转染组、1000、100和1000 μg /L Dox 诱导表达组)。48 h 后收集细胞,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 检测各组细胞内 β-NGF 表达情况。体外分离培养LSCs,慢病毒共转染LSCs,分为对照组(未转染组)和诱导表达组[实验组A(慢病毒载体Dox 1000μg/L)、实验组B(慢病毒载体Dox 100μg/L)、实验组C(慢病毒空载体Dox 1000μg/L)],诱导表达48 h后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GF及相关蛋白(p63、p38、TrkA)的表达情况。 结果 NGF 在转染细胞内被诱导表达,随着Dox剂量增加,表达量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及实验组C相比,实验组A的p63表达降低,TrkA表达降低,p38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及实验组C相比,实验组B的p63表达增加,TrkA表达增加,p38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运用Tet-on 3G四环素诱导表达系统,可成功诱导表达不同剂量β-NGF蛋白,低剂量Dox诱导下NGF产生的微环境可促进LSCs的体外扩增,并能维持LSCs的干细胞特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解剖学
    床旁超声引导下幽门定位及其在鼻空肠管置入术中的应用
    徐程 黄中伟 蒋海燕 顾玉慧 袁鼎山 祁雷
    2017 (4):  440-444.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7.04.012
    摘要 ( )   PDF(465KB) ( )  

    目的 评价床旁超声引导下幽门定位的可行性及其在危重症患者鼻空肠管置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以30例需肠内营养的危重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床旁超声引导组(15例)和盲插组(15例),床旁超声引导组行床旁超声引导下鼻空肠管的置管,盲插组行床旁盲插法鼻空肠管置入。观察床旁超声引导下幽门定位情况及两组患者鼻空肠管置管时间、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和医疗费用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PACHE II评分、诊断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到达胃部时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床旁超声引导组通过幽门时间明显低于盲插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床旁超声引导组医疗费用明显少于盲插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结论 床旁超声引导下鼻空肠管的置入明显优于盲插法,在置管过程中结合床旁超声可准确定位幽门位置,实时监测导管头端位置,精确了解导管头端和幽门的相对位置,对缩短耗时,减少费用,提高幽门通过率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胰岛再生源蛋白与肝脏疾病和肝再生
    王改平 陈萌 赵聪聪 陈莎莎 徐存拴
    2017 (4):  488-492.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7.04.021
    摘要 ( )   PDF(480KB) ( )  

    胰岛再生源蛋白 (Reg) 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6kD的分泌型蛋白,属于C类凝集素超家族成员。Reg蛋白是1个多功能分子,主要参与调控胰腺、胃、肠和肝脏中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在消化性疾病及癌症的发展和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主要综述了Reg对肝脏疾病和肝再生调控的研究进展,包含其在消化性疾病中介导的信号通路,为开展Reg在相关疾病诊疗及促进肝再生中的应用研究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层次解剖学对当今人体解剖学教学和科研发展的影响
    姜平 童鑫康 王鹤鸣 韩群颖 顾晓松 丁炯
    2017 (4):  493-496.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7.04.022
    摘要 ( )   PDF(199KB) ( )  

    层次解剖学是姜同喻先生创立的,其理念是遵循人体结构相互配套的原则进行解剖、制作标本并绘制相应的图谱,因而不同于为显示而孤立地暴露结构的解剖方法。姜先生要求学生在解剖过程中对结构的测量,进而探索其关联性及其与临床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他传承中医学术体系,提出的自身比例的定位和模拟动态变化方法,在现代影像解剖的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他提倡的解剖技能训练与当前在解剖中进行临床技能训练是不谋而合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神经生物学
    排斥性导向分子a抑制剂6FNⅢ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缺血再灌注后自噬的作用
    谢扉 秦新月 张融融 李敏
    2017 (4):  381-386.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7.04.003
    摘要 ( )   PDF(3385KB) ( )  

    目的 探讨排斥性导向分子a(RGMa)特异性抑制剂6FNⅢ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缺血再灌注引发的自噬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雄性成年SD大鼠立体定位侧脑室注射不同浓度6FNⅢ后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Western blotting检测RGMa下游分子脑衰反应调节蛋白-2(CRMP-2)蛋白表达水平,确定最佳6FNⅢ干预浓度。将72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组(I/R)、生理盐水干预组(I/R+NS)、6FNⅢ干预组(I/R+6FNⅢ),每组18只。缺血2h再灌注后24h,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水平;免疫荧光双标检测LC3在神经元内的表达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自噬体的形成情况。 结果 根据各浓度6FNⅢ干预组CRMP-2表达,确定中浓度(0.5 g/L)为本实验的最适浓度。缺血再灌注后24h,I/R组较sham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水平升高(P<0.05)、自噬体形成增多;I/R+6FNⅢ组较I/R组神经功能评分增高(P<0.05)、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水平降低(P<0.05)、自噬体形成减少;而I/R+NS组与I/R组以上各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GMa特异性抑制剂6FNⅡ可在缺血再灌注急性期抑制自噬发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学胚胎学发育生物学
    呼吸内胚层相关第二生心区与小鼠胚胎流出道远端的形态发生
    师亮 蔡玉瑾 李慧超陈浩 杨艳萍 景雅
    2017 (4):  452-456.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7.04.014
    摘要 ( )   PDF(2089KB) ( )  

    目的 探讨小鼠胚胎呼吸内胚层相关第二生心区(PSHF)发育与流出道远端形态发生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抗胰岛因子-1(ISL-1)在80例胚龄10~14 d小鼠胚胎心脏标本的表达。另用抗ISL-1、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抗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抗体,对36例胚龄11~13 d小鼠胚胎心连续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或免疫荧光染色。 结果 胚龄11~12 d是ISL-1蛋白在小鼠胚胎心脏表达的高峰时段。胚龄11 d,来自鳃弓或心包腔背侧壁等处PSHF的ISL-1阳性细胞延伸进入流出道远端管壁,流出道远端管壁则失去MHC表达,呈α-SMA阳性表达;来自PSHF的ISL-1阳性细胞则围绕呼吸内胚层呈对称性锥体结构分布,锥体顶端突入动脉囊腔呈ISL-1阳性突起。胚龄11.5 d,PSHF锥体顶端进入动脉囊头侧和尾侧管壁,形成流出道远端管壁上对称的ISL-1阳性柱结构;而动脉囊腔尚未分隔,流出道远端仍为单一管道。 胚龄12 d,PSHF锥体突起失去ISL-1表达,呈较强的α-SMA表达。在PSHF锥体突起与流出道嵴融合前,两者之间出现主-肺动脉孔;两者融合后则形成α-SMA阳性的暂时性主-肺动脉隔,将动脉囊分隔成MHC阴性的心包内的主动脉和肺动脉。胚龄13 d,主-肺动脉隔逐渐消失,心包内主动脉和肺动脉分离。在MHC阴性的心包内大动脉管壁上出现了α-SMA阳性的平滑肌层,仍可见少量PSHF的ISL-1阳性细胞延伸进入心包内大动脉管壁。 结论 在小鼠胚胎发育11~13 d,PSHF将动脉囊分隔成心包内的主动脉和肺动脉,并参与心包内大动脉的侧面管壁和对侧面管壁的分化形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miR-9、miR-219及Dicer基因的时序性表达
    刘妮娅 韩东笑 崔浩亮 李瑞 林林 黄陈平
    2017 (4):  463-465.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7.04.016
    摘要 ( )   PDF(615KB) ( )  

    目的 探讨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miR-9、miR-219及Dicer基因时序性表达规律。 方法 取正常发育至受精后4、8、12、16、20、24、36、48和72 h(hpf)斑马鱼胚胎各约40枚,用Trizol法分别提取总RNA,茎环法反转录为cDNA,用Real-time PCR检测胚胎miR-9、miR-219及Dicer 表达量。 结果 miR-9、miR-219及Dicer表达水平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呈现峰谷变化,不同发育阶段之间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胚胎发育全程的基因平均表达水平相比,miR-9在8 hpf之前表达量较低(P<0.05),36 hpf后表达量持续增高,48 hpf和72 hpf时表达量显著高于平均水平(P<0.01)。miR-219在8 hpf之前表达量也处于较低水平(P<0.05),20 hpf后迅速增高,24 hpf时达到峰值,并持续到48 hpf(P<0.01)。Dicer在胚胎早期(4 hpf)就有明显表达(P<0.05),随后表达水平迅速下降,16 hpf时达到低点(P<0.05),然后逐渐回升,直至胚胎末期。 结论 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miR-9、miR-219及Dicer时序性表达有一定规律,miR-9主要在胚胎后期表达,miR-219主要在胚胎中期表达,Dicer主要在胚胎早期表达,其次在胚胎后期,提示miR-9、miR-219及Dicer参与胚胎发育调控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干细胞抗原-1和Nanog阳性细胞的动态变化
    杨黎晓 任明芬 郭志坤
    2017 (4):  457-462.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7.04.015
    摘要 ( )   PDF(2065KB) ( )  

    目的 观察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干细胞在梗死病程中的动态变化。 方法 成年SD大鼠50只,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在术前及术后1周、2周、3周和4周分别检测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取各组大鼠新鲜心脏,石蜡切片、Masson染色,确定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各组心脏切片进行免疫染色,观察干细胞抗原-1(Sca-1)、Nanog阳性心肌干细胞的动态变化。对每组切片阳性表达的细胞数进行定量分析。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观察Sca-1、Nanog的蛋白含量。 结果 大鼠心功能于术后1周开始降低,自第3周稳定于较低水平;Masson染色显示心肌梗死区域瘢痕组织明显,证实模型制备成功;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Sca-1、Nanog阳性心肌干细胞数量在2周时上升至高峰,随后下降。 结论 Sca-1、Nanog阳性心肌干细胞在心肌梗死病理演变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提示心肌干细胞在心肌损伤和修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绝经前后子宫内膜息肉中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及类糜蛋白酶的表达及意义
    翟翠静 张红凯 陈伟东 王翠芝 张冬梅
    2017 (4):  466-470.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7.04.017
    摘要 ( )   PDF(1599KB) ( )  

    目的 探讨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CT)及类糜蛋白酶(MCC)在绝经前、后子宫内膜息肉组织(EP)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120例患者标本,其中绝经前EP组和绝经后EP组各35例,绝经前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和绝经后正常萎缩性子宫内膜组各25例。采用MaxVisionTM/HR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中MCT及MCC阳性的肥大细胞(MCs)数量并分析临床意义。 结果 绝经前、后EP组和正常子宫内膜组中MCT和MCC阳性的MCs计数均值分别为高倍镜下(11.82 ± 5.24)个和(2.94±2.20)个、(4.18 ± 2.32)个和(2.18±1.52)个、(2.19 ± 1.80)个和(0.49±0.60)个以及(0.35 ± 0.32)个和(0.19±0.26)个。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绝经前、后EP组MCT和MCC阳性的MCs数量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在EP组中,MCT阳性的MCs数量在绝经前高于绝经后(P<0.05),而MCC阳性的MCs数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正常子宫内膜组中,MCT和MCC阳性的MCs数量在绝经前均高于绝经后(P<0.05)。 结论 肥大细胞(MCs)的过度活化以及伴随的炎症性损害可能是绝经前、后子宫内膜息肉形成及发展的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方法
    冷冻方法对人卵裂期冷冻胚胎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
    郐艳荣 王晟 张凯 曾诚 薛晴 尚鶄 贺占举 杨慧霞 徐阳
    2017 (4):  482-487.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7.04.020
    摘要 ( )   PDF(257KB) ( )  

    目的 探讨慢速冷冻和玻璃化冷冻方法对人卵裂期冷冻胚胎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卵裂期冷冻胚胎移植的1331个周期,包括慢速冷冻周期431个和玻璃化冷冻周期900个,比较两种不同冷冻方法的胚胎复苏率、完整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等各项指标,并分析卵裂球损伤对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 结果 玻璃化冷冻的胚胎复苏率(92.53%)、完整胚胎率(75.43%)、临床妊娠率(45.72%)、种植率(27.41%)高于慢速冷冻(76.93%、48.46%、39.52%、19.88%, P<0.05);而流产率分别为12.20%、12.56%(P>0.05);周期取消率分别为3.71%、1.33%(P<0.05)。慢速冷冻移植0、1、2、3个无卵裂球损伤胚胎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6.2%、37.7%、42.0%、44.3%(P>0.05); 玻璃化冷冻移植0、1、2、3个无卵裂球损伤胚胎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0.5%、42.3%、48.8%、54.1%(P<0.05)。 结论 玻璃化冷冻法更适合于人卵裂期胚胎冷冻保存,其冷冻胚胎移植周期的妊娠结局要优于慢速冷冻法;卵裂球损伤对玻璃化冷冻复苏胚胎的发育潜能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葡萄糖转运蛋白2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前体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的变化
    覃晓莉 檀梦天 洪艳
    2017 (4):  410-415.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7.04.007
    摘要 ( )   PDF(1823KB) ( )  

    目的 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向胰岛前体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方法 分离、培养、鉴定及诱导hUMSCs,分别收集诱导过程中第7天、14天和21天细胞和细胞上清液,采用免疫细胞化学、ELISA、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及Real-time PCR检测诱导后细胞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诱导后细胞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PDX-1呈阳性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诱导后细胞Ngn3和胰岛素呈阳性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Glut2在诱导过程中逐渐升高,诱导14 d达到峰值,与正常组比较P<0.01;Real-time PCR显示,Glut2基因自第7天即增高(P<0.05)。 结论 hUMSCs经诱导后分化为胰岛前体细胞,表达Glut2后能引起胰岛素分泌,已初步具有胰岛B细胞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Lgr5蛋白激活树突状细胞诱导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治疗结肠癌的实验
    马刚 杨庆强 何兴状
    2017 (4):  428-433.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7.04.010
    摘要 ( )   PDF(1895KB) ( )  

    目的 探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耦联受体5(Lgr5)蛋白激活树突状细胞(DCs),诱导产生CD8+ 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进行结肠癌免疫治疗的效果。 方法 利用Lgr5蛋白诱导DCs成熟,同时检测DCs表面标记物和白细胞介素(IL)-10与IL-12表达量的变化,随后通过Lgr5-DC诱导Lgr5抗原特异性CD8+ CTL,并检测Lgr5-DC-CD8+ CTL对正常结肠上皮细胞CCD-18Co和结肠癌细胞HT29的作用,同时检测干扰素(IFN)-γ释放量。然后进一步检测Lgr5-DC-CD8+ CTL对BALB/C-nu/nu小鼠结肠癌的抑制情况,并通过组织染色观察治疗后肿瘤组织的变化。 结果 与PBS刺激相比,Lgr5蛋白刺激能够显著上调DCs表面标记物DC80、DC83、DC86和HLA-DR水平,依次达到3.29、3.06、2.90和6.93倍;同时Lgr5蛋白刺激显著促进IL-12的释放和显著减少IL-10的分泌(P<0.05)。Lgr5-DC-CD8+ CTL和DC-CD8+ CTL均导致少量CCD-18Co细胞杀伤(P>0.05), 而Lgr5-DC-CD8+ CTL对HT29细胞的杀伤率是DC-CD8+ CTL的4.40倍(P<0.05)。动物实验表明,BALB/C-nu/nu结肠癌移植鼠经Lgr5-DC-CD8+ CTL治疗后,肿瘤体积比显著低于PBS组和DC-CD8+ CTL组,依次达到0.25和0.24倍(P<0.05)。组织染色显示 Lgr5-DC-CD8+CTL处理导致明显的肿瘤组织病理学改变,同时BAX表达升高。 结论 Lgr5蛋白促进DCs成熟并诱导产生Lgr5抗原特异性CD8+ CTL,Lgr5-DC-CD8+ CTL能够高效的杀伤肿瘤细胞并延迟肿瘤生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生物学
    靶向沉默CD105和Ki67的表达对卵巢癌OVCAR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郭海荣 贺帅 王晓燕 刘萍
    2017 (4):  434-439.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7.04.011
    摘要 ( )   PDF(2417KB) ( )  

    目的 探讨沉默CD105和Ki67基因表达对人卵巢上皮癌OVCAR3细胞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CD105-siRNA、Ki67-siRNA、CD105-siRNA+Ki67-siRNA、阴性对照组分别转染卵巢癌OVCAR3细胞,用MTT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D105、Ki67单基因沉默及联合基因沉默对人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的影响。 结果 与各自的空白对照组及空脂质体对照组相比,单基因CD105-siRNA组、单基因Ki67-siRNA组和双基因联合干预组基因沉默后人卵巢癌OVCAR3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均明显下调,其中联合干预组下降最为明显,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其中联合干预组增加最为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P<0.05)。 结论 CD105-siRNA和Ki67-siRNA表达载体均可抑制人卵巢癌OVCAR3细胞的增殖,并降低其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诱导其肿瘤细胞凋亡。双基因联合沉默,效果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方法
    大鼠单叶肝去细胞生物支架的制备与鉴定
    秦雨萌 周涛 张璐 刘裕 王新旺 王志斌 梅劲 陈胜华
    2017 (4):  477-481.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7.04.019
    摘要 ( )  

    目的 通过灌注法制备大鼠单叶肝去细胞生物支架,并对其进行鉴定。 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去细胞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去细胞组经门静脉灌胃针插管,恒温37℃依次灌注肝素化PBS溶液,1%Triton X-100(pH 7.5~8.0)及PBS溶液。HE、Masson染色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改变;免疫荧光结合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观察2组胶原蛋白Ⅳ和Ⅰ、层黏连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观察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DNA定性和定量分析组织中残留DNA浓度和片段长度;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铸型观察肝脏内血管分布情况。 结果 Triton X-100灌注4h左右即可制备单叶肝脏去细胞生物支架。在灌注过程中,肝内细胞和细胞碎片逐渐被清洗,最终变成半透明状。HE、Masson、免疫荧光染色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去细胞组肝生物支架较完整地保留了细胞外支架的成分,未见明显细胞及细胞核成分残留;去细胞组支架DNA残留量较正常对照组下降了97.32%,琼脂糖凝胶电泳未见明显的DNA条带。血管铸型标本显示,去细胞组血管分布与正常对照组相仿,其分支完整、清晰。 结论 运用Triton X-100灌注法所制备的大鼠单叶肝生物支架去细胞彻底,较完整地保留细胞外基质和血管网络结构,是一种简单易行且较为理想的制备实验用单叶肝生物支架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类学
    甘肃裕固族成人骨强度和体成分变化特点及相关性分析
    易剑锋 杨涛 叶蓁蓁 曾昭洋
    2017 (4):  471-476.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7.04.018
    摘要 ( )   PDF(261KB) ( )  

    目的 分析甘肃裕固族成人骨强度和体成分随年龄变化特征并探讨骨强度与体成分的相关性。 方法 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选取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人725例(男性354例,女性371例),年龄20~86岁,采用超声骨密度仪和生物电阻抗分析仪,分别测量跟骨骨强度及体成分指标。 结果 甘肃裕固族成年男性骨强度在20~29岁低于女性(P<0.05),50岁后高于女性(P<0.01);男性各年龄段的肌肉量均高于女性(P<0.01);各年龄段的总脂肪量、皮下脂肪含量均低于女性(P<0.01);内脏脂肪含量仅在20~29岁及70岁后低于女性(P<0.01)。男女骨强度分别在30~39岁和20~29岁达峰值、50~59岁和40~49岁开始较前出现差异(P<0.05),男性在70岁后和女性在50岁后骨强度低于之前各年龄组(P<0.01)。男性躯干及四肢肌肉量均在40~49岁及60~69岁呈现双峰,女性躯干及四肢肌肉量均在40~49岁达峰值。甘肃裕固族成年身体各部位的脂肪含量变化同步,男女性分别在60~69岁和50~59岁达峰值。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骨强度与四肢肌肉量和皮下脂肪量正相关(P<0.01),与内脏脂肪量负相关(P<0.01)。 结论 随年龄增长,甘肃裕固族成人身体各部位的同种体成分呈同步变化,女性骨强度较男性下降时间早且速度快。裕固族成人骨强度由肌肉和脂肪共同决定且与其分布部位有关。裕固族70岁以上男性及50岁以上女性是骨质疏松性防治的重点人群;男女性应分别从50岁后和40岁后应加强肢体锻炼、增加四肢肌肉量、控制内脏脂肪,预防骨质疏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神经生物学
    六羟多巴胺对成年小鼠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及其行为学的影响
    谢明琦 陈治池 戚双双 王彤彤 张鹏 黄厚菊 周鹏 崔怀瑞 孙臣友
    2017 (4):  361-374.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7.04.001
    摘要 ( )   PDF(4122KB) ( )  

    目的 评估中脑黑质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NPCs)的增殖情况及其对黑质-纹状体系统损伤后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向成年小鼠的一侧黑质(SN)注射六羟多巴胺(6-OHDA),损伤后3~35 d运用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研究小鼠来自侧脑室、第三脑室、中脑水管周围及中脑部分NPCs的增殖,探索黑质中新生细胞的增殖及其向成熟神经元、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情况,最后通过旷场和转棒实验检测小鼠行为学的变化(每组n=4~6)。 结果 黑质内注射6-OHDA引起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失可以明显增加第三脑室和中脑水管周围来自室管膜下区的NPCs的数目,以6-OHDA注射后的第7天最为明显,且6-OHDA注射后第21天黑质内新生细胞和新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目增加达到高峰,这些变化可能导致了受损的黑质纹状体系统及小鼠行为学表现有部分恢复。 结论 促进内源性NPCs的增殖和分化将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理想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DX3和酪蛋白激酶1ε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转基因鼠海马中的表达
    蒲蕾东 张雅雯 王箐 刘焕彩 刘永新 王巧真 管英俊 陈燕春
    2017 (4):  375-380.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7.04.002
    摘要 ( )   PDF(2864KB) ( )  

    目的 检测DDX3和酪蛋白激酶1ε(CK1ε)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转基因鼠海马中的表达变化,揭示DDX3和CK1ε的表达改变与ALS发病的关系。方法 33只ALS转基因鼠和33只野生型鼠分别于发病不同时期取材,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海马组织中DDX3和CK1ε的表达变化;通过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技术观察DDX3和CK1ε阳性细胞的分布特点及其与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等的共表达情况。 结果 与野生型鼠相比,ALS转基因鼠海马中DDX3 mRNA和蛋白在发病早期变化不明显,中期和晚期表达均明显降低;CK1ε mRNA和蛋白则在发病早期、中期和晚期表达均降低。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在ALS鼠和野生型鼠海马齿状回区和CA区均可检测到DDX3和CK1ε阳性细胞。DDX3和CK1ε主要表达在神经元,在星形胶质细胞未见表达。与野生型鼠比较,ALS转基因鼠海马中DDX3和CK1ε免疫反应性明显降低。 结论 DDX3和CK1ε mRNA和蛋白在ALS转基因鼠海马中表达均降低,表明DDX3和CK1ε表达异常与ALS海马区病变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起源于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大脑皮质类器官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范文娟 王倩 孙仪征 王来 邓锦波
    2017 (4):  387-396.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7.04.004
    摘要 ( )   PDF(5583KB) ( )  

    目的 利用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建立大脑皮质类器官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 方法 首先将生长在饲养层细胞上的iPSCs克隆消化成单细胞,悬浮培养使其自发形成拟胚体。随后,对其进行神经上皮分化的诱导。在合适时间将其嵌入Matrigel基质胶做的悬滴中,摇动培养,形成大脑皮质类器官;最后利用免疫荧光、Dio示踪、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检测大脑皮质类器官的生物学特性。 结果 大脑皮质类器官有神经上皮、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特征;具有简单的片层化结构,如皮质板和分子层,且大脑皮质类器官具有神经再生及修复能力。 结论 利用iPSCs成功建立了大脑皮质类器官模型,且该模型具有与活体大脑皮质相似的特征,且具有神经再生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转铁蛋白受体1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生长与分化的影响
    王丰刚 范文娟
    2017 (4):  397-403.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7.04.005
    摘要 ( )   PDF(3916KB) ( )  

    目的 探讨转铁蛋白受体1(TfR1)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生长与分化的影响。 方法 取胚胎18.5 d小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培养7 d后使用TfR1 shRNA pGFP-V-RS干扰质粒转染小鼠海马原代神经元使TfR1基因沉默,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FP)分析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TfR1 shRNA的转染效率;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及TUNEL法检测干扰后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凋亡后神经细胞骨架的变化及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形态特征。 结果 TfR1 shRNA 质粒能有效使神经细胞内TfR1基因沉默;TfR1基因沉默后,原代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骨架部分崩解,且神经元树突突起长度明显增长(P<0.05)。 结论 转铁蛋白受体1可通过调控小鼠海马神经元树突的生长来影响海马神经元的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阻断Notch信号通路降低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
    王鹏翔 池益利 张婵 牛雪园 丁玉强 廖敏
    2017 (4):  404-409.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7.04.006
    摘要 ( )   PDF(2936KB) ( )  

    目的 探讨Notch信号通路的缺失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方法 选用5月龄TH-Cre Rbpj基因敲除小鼠及野生型小鼠共48只,腹腔注射MPTP建立帕金森病(PD)模型,通过行为学、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研究阻断Notch信号通路对MPTP诱导的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结果 MPTP处理的Rbpj CKO小鼠运动能力强于MPTP处理的野生型小鼠;Rbpj CKO小鼠黑质致密部神经元数目较野生型小鼠减少;MPTP处理后,野生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明显下降,而Rbpj CKO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无明显改变;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MPTP处理后Rbpj CKO小鼠和野生型小鼠Notch-1胞内结构域(NICD-1)的表达均明显增加,且Rbpj CKO小鼠表达量增加更为显著。 结论 Notch信号通路缺失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减少,阻断Notch信号通路可以降低MPTP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