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53卷, 2期
    刊出日期:2022-04-06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
    技术方法

    神经生物学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山东地区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Ⅱ类患者平面倾斜度的锥形束CT转化分析
    张天禛 郑新宇 张伟 贺紫荆 王灵芝 任大鹏 袁晓
    2022 (2):  210-216.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2.02.011
    摘要 ( )   PDF(2543KB) ( )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转化侧位片探究山东地区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安氏Ⅱ类错患者的前牙、后牙及上颌平面倾斜度特点,比较其与正常患者的差异,为矫正安氏Ⅱ类错提供治疗思路和策略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收治的123例正畸患者CBCT头颅造影(CCB)为研究对象,其中89例成年安氏Ⅱ类患者作为实验组,34例为对照组,利用CBCT三维影像转化得到矫正前的头颅侧位片并进行测量,根据FH平面与下颌平面之间的夹角(FH-MP)及SN平面与下颌平面之间的夹角(SN-MP),将患者分为3个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实验组。选取34例安氏Ⅰ类均角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实验组测量结果与对照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各测量指标的数据差异。  结果 Ⅱ类高角组前牙平面倾斜度为(14.73±3.76)°,后牙平面倾斜度为(21.42±5.77)°,两者均较Ⅱ类均角组及低角组更大(P<0.05),与对照组前牙及后牙平面之间同样有明显差异(P<0.05)。上颌第二磨牙的高度从低角组到高角组依次减小,各组间差异显著(P<0.01)。  结论 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安氏Ⅱ类错具有不同的平面倾斜度特征。Ⅱ类高角组前牙及后牙平面较均角组、低角组及对照组陡。其中后牙平面倾斜度的差异主要由上颌第二磨牙的垂直高度不同造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内血管的影像解剖学在肺段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张银萍 吴菲 余慧 唐瑶 张慧 陈伟
    2022 (2):  217-224.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2.02.012
    摘要 ( )   PDF(7553KB) ( )  
    目的 对肺内血管予以三维重建后探讨其解剖结构的走形变异对肺段切除术术式的影响,为临床肺段切除术提供影像解剖学基础。  方法 随机抽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9~2020年100例肺部增强CT未见明显异常的成年人样本,分别予以三维重建后进行肺血管主干及分支走行的全方位观察。  结果 左肺动脉主干变异率为1%;尖后段、前段动脉变异率为18%,舌段动脉变异率为10%,背段动脉无变异,基底段动脉变异率为1%。右肺动脉主干变异率为1%,尖后段、前段动脉变异率为17%,舌段动脉变异率为22%,背段动脉无变异,基底段动脉变异率为13%。左肺静脉主干变异率为3%,尖后段、前段静脉变异率为20%,舌段静脉变异率为16%,背段静脉变异率1%,基底段静脉变异率为19%;右肺静脉主干无变异,尖后段、前段静脉变异率为25%,内侧段、外侧段静脉变异率为16%,背段静脉变异率1%,基底段静脉变异率为28%。  结论 肺内血管解剖结构复杂多样,尤以尖后段与前段、各基底段的组合较为多样化,内侧段与外侧段不符解剖位置关系,背段走形较为固定。影像三维重建技术能准确清晰地反映肺内血管走行,为临床影像学定位诊断及肺段切除术前评估血管解剖提供了影像学资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陕西省陕北地区12~15岁特发性脊柱侧凸与脊柱正常的青少年胸椎椎弓根的形态学分析
    阮彩莲 郭宏焘 惠雪枫 王璐 朱慧 赵琳 刘伯峰 李小记
    2022 (2):  225-237.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2.02.013
    摘要 ( )   PDF(3635KB) ( )  
    目的 探讨陕西省陕北地区12~15岁青少年脊柱正常与脊柱侧凸患者胸椎的解剖结构特点,为椎弓根螺钉置入提供详细资料,并为科学设计螺钉尺寸提供数据参考。  方法 根据延安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提供的影像CT资料,将12~15岁青少年分为两组:青少年脊柱正常组(ASN 组,n=120)及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组(Lenke 1型,AIS 组,n=30),将连续扫描的胸椎断层影像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21.0软件进行分析与测量。测量指标包括椎弓根宽(PW)、椎弓根高(PH)、模拟钉道长(VSL)、椎管橫径(TD)与纵径(LD)、椎弓根外偏角(α角)、椎弓根最大外偏角(β角)、椎弓根头倾角(θ角)和椎弓根面积(PA)。  结果 青少年脊柱正常组胸椎椎弓根的形态学指标: PW:12~13岁,T4~T9相对狭窄,T5、T6最小[男(3.71±0.72) mm,女(3.53±0.60)mm],14~15岁,T4~T6相对狭窄,T4、T5最小[男(4.29±0.93) mm,女(4.27±1.20)mm];PH:12~13岁,T1~T12逐渐增大,T1最小[男(6.19±1.06) mm,女(7.21±2.76)mm],14~15岁,T1~T11逐渐增大,T11~T12减小,T1最小[男(7.51±1.55) mm,女(7.48±2.09)mm];VSL:12~13岁,T1最小[男(29.56±3.24) mm,女(28.25±2.12)mm];T12最大[男(34.80±4.76) mm,女(35.98±3.40)mm],14~15岁,T1最小[男(31.81±3.43) mm,女(29.60±4.78)mm],T12最大[男(41.54±3.35) mm,女(40.52±5.58)mm];TD与LD:ASN组和AIS 组的TD与LD规律相似,T1~T3 横径大于纵径,T4~T7 横径与纵径相似,T7~T12TD小于LD;α角:ASN 组和AIS组的α角变化规律相似,先递减后递增,T5~T12 α角均5°以下,几乎与矢状轴平行,β角:ASN 组和AIS 组的β角变化规律相似,T1~T3快速减小,T4~T7缓慢减小,T7~T12缓慢增大;θ角:ASN 组和AIS 组的θ角变化规律相似,先递增后递减,T5~T8 θ角最大;PA:ASN 组和AIS 组的PA变化规律相似,先递减后递增,T4~T8相对狭窄。与脊柱正常组相比,脊柱侧凸组腰椎的凸侧PW比凹侧更窄,VSL更长,α角更大。  结论 脊柱正常组胸椎各节段置入螺钉的适合尺寸及脊柱侧凸组椎弓根参数特点,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掌握胸椎解剖结构,提高置钉准确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髂胫束与腓骨长肌筋膜之间的解剖学连续性
    张振华 彭诗琴 夏丹豪 王永奎 蔡星宸 徐高磊
    2022 (2):  238-241.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2.02.014
    摘要 ( )   PDF(10515KB) ( )  
    目的 为体侧下部筋膜链的存在提供解剖学证据。  方法 选择国人成人尸体下肢标本20例,解剖并观察在腓骨长肌筋膜与髂胫束(ITT)之间筋膜的连续性。对其普遍性的特征作出描述及评估其连续性。若能观测到两者间存在明显的解剖学的连续性,则通过对两者施加一定的拉力来测试该结构对张力的传导能力。  结果 发现了髂胫束与腓骨长肌筋膜之间的间接联系:在所有解剖的下肢标本中,ITT与小腿筋膜连接稳固,而后者与腓侧肌筋膜几乎不可分离。对ITT施加张力会引起小腿筋膜以及腓骨长肌筋膜之间的局部运动。  结论 髂胫束与腓骨长肌筋膜连接稳固,提示其可能在张力传导中起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膝关节前外侧韧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张振华 彭诗琴 夏丹豪 王永奎 徐高磊 汤黎明
    2022 (2):  242-245.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2.02.015
    摘要 ( )  
    目的 测量膝关节前外侧韧带(ALL)的相关解剖学参数及即其出现率、形态和解剖关系。  方法 选择国人成人尸体下肢标本40例,解剖膝关节前外侧区域,分离前外侧韧带,观察其与邻近组织的位置关系,并测量膝关节屈曲90°时其长度,关节线水平的宽度以及厚度。  结果 膝关节屈曲90°时,前外侧韧带的长度为(38.04±6.14)mm,关节线水平的宽度为(5.39±2.80)mm,厚度为(0.93±0.52)mm。  结论 前外侧韧带作为膝关节前外侧一个独特的、确切存在的韧带,对维持人体膝关节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57BL/6小鼠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肌梭解剖学分析
    连文玺 段红梅 郝飞 郝鹏 赵文 高钰丹 杨朝阳 李晓光
    2022 (2):  203-209.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2.02.010
    摘要 ( )   PDF(2375KB) ( )  
    目的 定位C57BL/6小鼠胫骨前肌(TA)和趾长伸肌(EDL)肌梭分布,分析肌梭在骨骼肌中的固定方式,并统计肌梭各区域长度和赤道横截面积(CAS)等参数分析肌梭形态学共性,为肌梭的形态和功能研究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5只正常成年C57BL/6小鼠取TA和EDL,利用改良的骨骼肌冷冻技术得到无冰晶样本,样本连续冷冻切片,HE染色,显微成像,分析TA与EDL肌梭分布及肌梭在骨骼肌中与其他组织的连接方式。测量肌梭各区域长度和CAS,统计学分析肌梭形态特征。  结果 C57BL/6小鼠TA和EDL分布情况为:从尾端至头端方向,肌梭主要分布在肌腹中间偏上位置。从背侧至腹侧,肌梭靠近腓深神经入肌点分布。在肌梭末梢可以看到肌梭锚定连接梭外纤维并固定于骨骼肌中。单个肌梭形态观察分析显示,连接感觉神经纤维末梢的区域 A和与运动神经纤维末梢连接区域B的长度有较明显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5)。  结论 C57BL/6小鼠TA和EDL肌梭分布特点可以为后续肌梭相关的形态学和电生理研究提供解剖信息,发现肌梭区域 A和区域B 的相关性可能有助于解释肌梭信号传递能力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R-381通过靶向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多发性肌炎组织浸润的巨噬细胞的作用机制
    陈昭英 洪文轲
    2022 (2):  183-189.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2.02.007
    摘要 ( )   PDF(5404KB) ( )  
    目的探讨miR-381通过靶向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多发性肌炎(PM)组织浸润的巨噬细胞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兔肌球蛋白(1.5 mg)、结核分枝杆菌(5 mg)和百日咳毒素(500 ng)构建PM小鼠模型。将30只PM模型小鼠随机分为PM组和PM+miR-381组(每组15只),另取同期15只健康小鼠作为对照组。PM+miR-381组小鼠腹腔内注射miR-381 agomir(300 μg)2周。检测和比较各组小鼠血清中血清肌酸激酶(s-CK)、白细胞介素(IL)-1β 和IL-6水平及肌肉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巨噬细胞标志蛋白F4/80,评估组织中浸润的巨噬细胞情况,检测各组肌肉组织中miR-381、SDF-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81和SDF-1的靶向关系。将小鼠巨噬细胞分为miR-381 NC组和miR-381 mimics组,通过转染miR-381 mimics过表达miR-381,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SDF-1 mRNA和蛋白水平,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水平评估侵袭能力。  结果 动物实验上述指标3组间差异显著(P<0.05)。PM组肌肉组织中miR-38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CK、IL-1β、IL-6、组织学评分、组织中浸润的巨噬细胞情况、SDF-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M+miR-381组肌肉组织中miR-381水平显著高于PM组,s-CK、 IL-1β、IL-6、组织学评分、组织中浸润的巨噬细胞情况、SDF-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PM组(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表明,miR-381可以与SDF-1靶向结合。细胞实验结果表明,miR-381 mimics组巨噬细胞中的SDF-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miR-381 NC组(P<0.05)。MiR-381 mimics组的迁移细胞数目显著低于miR-381 NC组(P<0.05)。  结论 提高miR-381水平可通过靶向抑制SDF-1的表达而抑制巨噬细胞的炎性浸润能力,从而缓解PM。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鹿茸多肽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Rho/ROCK通路的影响
    刘忠锦 张春梅 张羽镝 衣同辉 郎尉雅 张海燕
    2022 (2):  190-195.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2.02.008
    摘要 ( )   PDF(7106KB) ( )  
    目的 探讨鹿茸多肽(VAP)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Rho/ROCK通路的影响。  方法 APP/PS1 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鹿茸多肽组,每组 20只,另以同窝同性别阴性小鼠20只设立为对照组。鹿茸多肽组小鼠鹿茸多肽100 mg/kg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28 d。治疗后水迷宫实验检测并记录小鼠逃避潜伏期和穿越平台次数;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突触的超微结构;免疫荧光切片观察海马CA1区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和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Ⅱ(ROCKⅡ)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海马内RhoA和ROCKⅡ蛋白相对表达量;ELISA法测定海马β-淀粉样蛋白(Aβ)1~42含量。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鹿茸多肽组逃避潜伏期均缩短,跨越平台次数增多。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鹿茸多肽组小鼠海马区突触计数增多,突触间隙宽度减小,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和鹿茸多肽组CA1区RhoA和ROCKⅡ表达量减少,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内RhoA和ROCKⅡ蛋白表达水平也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鹿茸多肽组海马Aβ1~42含量均下降(P0.05)。  结论 鹿茸多肽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神经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Rho/ROCK通路中RhoA和ROCKⅡ的表达,促进突触结构的改变和Aβ1~42含量减少,减轻神经损伤,改善认知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MiR-429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
    郭建林 王雪晴 徐存拴
    2022 (2):  266-272.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2.02.019
    摘要 ( )   PDF(848KB) ( )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长度在22个核苷酸左右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这类RNA在细胞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其中miR-429经大量研究证实,可以通过对不同靶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从而发挥抑制肿瘤发生和进展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够在细胞分化和神经性疾病中发挥作用。我们对miR-429及其下游靶基因在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概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方法
    活体小鼠微血管血流倒置双光子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测方法的建立
    刘皎 丛馨 何其华
    2022 (2):  261-265.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2.02.018
    摘要 ( )   PDF(3744KB) ( )  
    目的 使用倒置双光子显微镜,建立连续及质量更好的活体微血管成像及血流计算。  方法 将麻醉和尾静脉注射染料的小鼠放置于37 ℃热板中央,剥离的组织器官放置于打磨自制的低边缘共聚焦小皿内,生理盐水浸没,自制不同重量和大小的圆形金属垫片按压暴露的组织器官。利用上述改进的装置测量孕鼠(n=3)和正常雌鼠(n=3)的肝脏及后肢的微血管血流差异。  结果 此方法可以实现稳定连续成像,孕鼠比正常雌鼠的肝脏及后肢血流速度更快。  结论 此方法能对组织器官进行微血管三维立体成像和血流速度检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R-9-5p调控瞬时受体电位M7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
    刘向前 周仪梦 谢向荣 倪进忠 杨浩
    2022 (2):  246-253.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2.02.016
    摘要 ( )   PDF(10025KB) ( )  
    目的 探讨miR-9-5p调控瞬时受体电位M7(TRPM7)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IR)大鼠的作用。  方法 将32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iR-9-5p过表达组及空载体对照组,通过左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MIR模型,假手术组不结扎,miR-9-5p过表达组和空载体对照组于模型建立前24 h分别尾静脉注入miR-9-5p agomir和agomir NC。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损伤情况;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iR-9-5p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以及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9-5p与TRPM7的关系;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TRPM7、Bcl-2、Bax、磷酸化核因子κB 65(p-NF-κB p65)、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  结果 MiR-9-5p在大鼠心肌组织中低表达(P<0.05);miR-9-5p过表达能够降低CK-MB、cTnI、LDH表达水平,改善大鼠心肌损伤程度;与模型组相比,miR-9-5p过表达组心肌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及MDA、IL-6、TNF-α及IL-1β含量均下降,而Bcl-2蛋白表达和SOD含量上升(P<0.05);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显示,TRPM7为miR-9-5p的靶基因,且miR-9-5p过表达组TRPM7、p-NF-κB p65、TLR4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  结论 MiR-9-5p通过调控TRPM7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并抑制TLR4/NF-κB通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EX3A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闫婷 赵继凯 王恩华
    2022 (2):  196-202.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2.02.009
    摘要 ( )   PDF(9563KB) ( )  
    目的 探讨MEX3A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水平,及MEX3A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TCGA数据库获取327例数据(正常组织41例,肿瘤组织286例),收集临床样本104例(癌旁组织27例,癌组织77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MEX3A在结直肠癌和正常组织间表达的差异。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系中MEX3A的表达水平,选取CL187细胞作为后续研究载体。通过MEX3A小干扰RNA(siMEX3A)转染的方式抑制CL187细胞中MEX3A的表达,联合或单独使用PI3K/Akt通路激活剂740 Y-P,采用MTT、集落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测定下调MEX3A后CL18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PI3K、p-PI3K、Akt和p-Akt的表达水平。  结果 TCGA数据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MEX3A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提示,MEX3A富集于细胞质与细胞核中;在MTT、集落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中,siMEX3A组CL18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siMEX3A组的p-PI3K和p-Akt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而当加入740 Y-P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后,siMEX3A对CL18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抑制作用被部分逆转。  结论 MEX3A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并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神经生物学
    二氢杨梅素下调大鼠缺血性脑卒中脑组织炎症小体Nod样受体蛋白3的表达
    丁慧如 邓心未 刘怀存 程全成 方璇 张国梁 陈春花 张卫光
    2022 (2):  137-143.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2.02.001
    摘要 ( )   PDF(7112KB) ( )  
    目的 研究二氢杨梅素(DHM)在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面的作用,并探讨其对炎症小体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表达的影响。  方法 取70只SD大鼠,利用线栓法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采用Longa评分、TTC染色、Nissl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探讨DHM对MCAO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效果及机制。  结果 DHM治疗后MCAO大鼠自主运动能力明显改善,脑组织梗死体积明显减小,脑组织结构和神经元形态较为改善,且DHM治疗后的NLRP3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结论 DHM能下调炎症小体的表达,进而降低MCAO脑卒中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并改善神经行为学表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疫球蛋白κJ区重组信号结合蛋白对CD133阳性室管膜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叶鑫 边维 李梦一 吴安婷 张庭 李军伟 周鹏 崔怀瑞 孙臣友
    2022 (2):  144-154.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2.02.002
    摘要 ( )   PDF(18246KB) ( )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κJ区的重组信号结合蛋白(RBP-Jκ)对CD133阳性室管膜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 分离孕12 d的美国癌症研究所(ICR)胚胎小鼠(3只)侧脑室室管膜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使用RBP-Jκ-siRNA干扰RBP-Jκ,以及选用2~3月龄体重为20~25 g的CD133-CreERTM::ROSA26-LacZ::RBP-Jκflox/flox小鼠(3只),通过腹腔注射他莫昔芬(TAM)敲除RBP-Jκ,通过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CD133阳性室管膜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变化的情况,最后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RBP-Jκ及其上下游相关分子表达情况。  结果 干扰或敲除RBP-Jκ后,无论是细胞还是动物水平CD133或β-半乳糖苷酶(β-GAL)/双肾上腺皮质激素(DCX)/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CD133或β-GAL/微管相关蛋白2(MAP-2)或神经元核抗原(NeuN)、CD133或β-GAL/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双阳性细胞数目均明显增加。同时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在干扰或敲除RBP-Jκ后RBP-Jκ-和Splity多毛增强子1(Hes1)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下降,而Notch1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反而显著增加。  结论 干扰或敲除RBP-Jκ,通过Notch1表达上调、Hes1表达下调,最终引起CD133阳性室管膜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增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在社会隔离所致小鼠认知障碍中的作用
    邓颖成 牛磊 肖玉花 徐璇 孙秋敏 万炜
    2022 (2):  155-159.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2.02.003
    摘要 ( )   PDF(1075KB) ( )  
    目的 探讨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proBDNF)在社会隔离所致小鼠认知障碍中的作用。  方法 30只4周龄C57BL/6 J雄性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群居组(GH,n=15)和社会隔离组(SI,n=15)。各组于相同的环境饲养,GH组5只/笼,SI组1只/笼。采用新旧事物识别和新旧位置识别实验检测小鼠认知功能。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小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mRNA 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组织BDNF及proBDNF蛋白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是胞外酶,可催化proBDNF转化为成熟BDNF。Real-time PCR检测BDNF转化酶MMP-9和tPA mRNA 表达变化。  结果 行为学结果显示,与 GH 组相比,SI组小鼠新事物分辨率及新位置分辨率明显下降(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 GH 组相比,SI组小鼠海马中BDNF mRNA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 GH 组相比,SI组小鼠海马proBDNF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BDNF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与GH组相比,SI组小鼠海马BDNF/proBDNF的比值降低。此外,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 GH 组相比,SI组小鼠海马中BDNF转化酶MMP-9 mRNA 和tPA mRNA明显下降。  结论 社会隔离诱导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海马 proBDNF表达上调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胶质瘤中叉头框蛋白N2与F2的表达及意义
    张佳 罗潇潇 郭忻然 吴锋 郑兰荣
    2022 (2):  160-165.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2.02.004
    摘要 ( )   PDF(6812KB) ( )  
    目的 观察叉头框蛋白N2(FOXN2)与叉头框蛋白F2(FOXF2)在正常脑组织和各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与胶质瘤级别的关系,推测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胶质瘤的治疗寻找可能的药物治疗靶点。  方法 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病理科调取36例2016年1月~2020年12月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切除的胶质瘤组织标本,双盲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FOXN2、FOXF2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对2020年1月~2021年1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手术中获取的新鲜正常脑组织、低级别胶质瘤组织和高级别胶质瘤组织进行Western blotting、Real-time PCR实验(正常脑组织均来自外伤手术患者)。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与免疫荧光结果表明,胶质瘤级别越高FOXN2与FOXF2的表达越低(P<0.05);Western blotting实验显示,正常脑组织及低级别胶质瘤中FOXN2和FOXF2表达都高于高级别胶质瘤组(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正常脑组织中FOXN2和FOXF2的表达同样高于高级别胶质瘤组(P<0.01)。  结论 FOXN2和FOXF2在正常脑组织中有表达,在胶质瘤中低表达且呈级别依赖性,提示FOXN2和FOXF2与胶质瘤的级别及不良预后有关,增强FOXN2和FOXF2的表达有望成为胶质瘤治疗的靶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芦丁对丙烯酰胺致大鼠坐骨神经髓鞘损伤的保护作用
    白艳娴 贾会 张桐 罗宇悠 张春梅 罗利 马宇昕 刘靖
    2022 (2):  166-172.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2.02.005
    摘要 ( )   PDF(10766KB) ( )  
    目的 通过观察芦丁(Rut)对丙烯酰胺(ACR)染毒大鼠坐骨神经髓鞘结构、髓鞘碱性蛋白(MBP)及髓鞘相关糖蛋白(MAG)表达的变化,探讨Rut对ACR致大鼠坐骨神经髓鞘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成年SD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给予ddH2O)、20 mg/kg ACR染毒组(ACR)、100 mg/kg  Rut预保护ACR染毒组(R1+ACR)、200 mg/kg Rut预保护ACR染毒组(R2+ACR),每组9只,灌胃21 d后取材。后肢间距测量评估各组大鼠后支撑力的变化;HE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坐骨神经髓鞘结构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BP和MAG表达量的变化。  结果 后肢间距测量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ACR组大鼠后肢间距随染毒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而给予Rut预处理后,R1+ACR和R2+ACR组的后肢间距明显低于ACR组;HE染色显示,ACR染毒后,神经纤维排列紊乱,髓鞘出现肿胀的现象,而R2+ACR组神经纤维排列有序,髓鞘肿胀减轻。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ACR组髓鞘出现肿胀和松解,板层间出现空泡,部分轴突空泡样变性;与ACR组相比,R2+ACR组髓鞘松解情况改善,空泡样变性不明显,髓鞘板层及轴突中仅有少量的空泡。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ACR组坐骨神经MBP和MAG的表达量均明显减少(P<0.01),与ACR组相比,R1+ACR组及R2+ACR组MBP和MAG的表达量增加(P<0.05)。  结论 芦丁对ACR致大鼠坐骨神经髓鞘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Rut改善ACR引起的坐骨神经髓鞘蛋白MBP和MAG表达减少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汉黄芩苷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效果
    王笑 刘卿 谷成旭 李希凯 张璐萍
    2022 (2):  173-182.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2.02.006
    摘要 ( )   PDF(45410KB) ( )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剂量汉黄芩苷对大鼠脊髓损伤后介导的炎症反应的干预情况,探讨汉黄芩苷对脊髓损伤的影响。  方法 建立大鼠脊髓横断损伤模型(n=95),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N)、生理盐水组(NS)、汉黄芩苷低剂量组(WG12.5)、汉黄芩苷中剂量组(WG25)及汉黄芩苷高剂量组(WG50)。采用ELISA检测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IL-1)的表达水平;静态脚印分析脚趾扩张(TS)和中间脚趾扩张(ITS)的变化;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大鼠组织学情况;尼氏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元数目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轴突形态及再生现象;劳克坚牢蓝(LFB)髓鞘染色观察脱髓鞘现象;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变化。  结果 NS组与N组相比,TNF-α及IL-1表达明显升高(P<0.01),TS和ITS明显减少(P<0.01),脊髓形态显著异常,神经元严重丢失,髓鞘形态异常,髓鞘严重脱色(P<0.01),GFAP表达明显增多,GAP43表达稍有增加;WG组与NS组相比,TNF-α和IL-1表达明显降低(P<0.01),TS和ITS增加(P<0.01), 脊髓形态有所恢复,神经元丢失减少,髓鞘形态趋于正常且有新生轴突出现,髓鞘脱色减少(P<0.01),GFAP表达明显减少,GAP43表达明显增多,且呈现剂量依赖性。  结论 汉黄芩苷能改善脊髓损伤局部微环境,减少胶质瘢痕形成,促进轴突再生,减少局部神经元丢失、空洞形成等,进而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壮侗语族族群Heath-Carter法体型特征
    易灿 李咏兰 于会新
    2022 (2):  254-260.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2.02.017
    摘要 ( )   PDF(1081KB) ( )  
    目的 探讨中国壮侗语族族群成人的体型特征。  方法 采用 Heath-Carter体型法,对壮侗语族15个族群9965(男性4312,女性5653)例进行体型研究。  结果 壮侗语族族群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1-5.2-1.9,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5-4.9-1.3,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除内因子和SAM外,男性各年龄组身高、体重、中因子、外因子、HWR均大于女性。壮侗语族群性别间3个年龄组体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女性体重、身高、外因子均与年龄成负相关,内因子与年龄成正相关,男性中因子与年龄不相关,女性中因子与年龄成正相关。男性、女性3因子值年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壮侗语族族群男性、女性随年龄增长体型有明显变化,在南方民族中具有身体线性度低,骨骼、肌肉发达,体脂丰满的体型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