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神经生物学
    脑蛋白水解物-Ⅰ对帕金森病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阎锟 武筱林 刘英娟 葛科立 任雷鸣 李红云
    2023 (5):  497-504.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3.05.001
    摘要 ( )   PDF(3818KB) ( )  
    目的 探讨脑蛋白水解物-Ⅰ(CH-Ⅰ)对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小鼠神经保护的作用和机制。   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C57BL/6小鼠36只,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小鼠分为对照组(Ctrl),模型组(MPTP)和CH-Ⅰ组,应用MPTP诱导小鼠PD模型。通过腹腔注射CH-Ⅰ干预治疗,爬杆实验检测小鼠的行为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水平,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法检测肠道细菌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   结果 行为学结果显示,模型制作后与Ctrl组相比,MPTP可诱导PD小鼠出现行为学缺陷(P<0.05),经CH-Ⅰ处理后与MPTP组相比,PD小鼠的行为学缺陷有所改善(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PTP使多巴胺合成中的限速酶TH表达水平降低,CH-Ⅰ处理后TH表达水平升高。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MPTP处理后小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降低(P<0.05);在“门”水平上,ε-变形菌门及脱硫杆菌门的数量骤降,疣微菌门菌群的数量显著增加;在“科”水平上,弧菌科、毛螺菌科、螺旋杆菌科及理研菌科菌群的数量减少,而艾克曼菌科菌群与丹毒丝菌科的数量增加,提示肠道微生物菌群原有稳态被破坏;经CH-Ⅰ处理后各菌群数量趋于正常,其减少了致病性微生物群的丰度并增加了有益细菌的相对丰度。  结论 CH-Ⅰ可通过降低病原微生物的丰度和增加有益细菌的相对丰度,改善肠道微生物的组成,改善PD小鼠的行为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缺氧预处理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通路对大鼠血液学相关指标的影响
    孙娟 陈敬威 杨艺 林涛 牟雅琳 赵秀丽 曾国熙 张艳
    2023 (5):  505-511.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3.05.002
    摘要 ( )   PDF(2310KB) ( )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DF-1)通路对缺氧预处理大鼠模型的作用。方法 7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通过在低压氧舱(海拔5000 m)和西宁市(海拔2260 m)饲养建立缺氧预处理动物模型,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Ctrl 组),高海拔缺氧预处理1 d组(HHP-1d),高海拔缺氧预处理4 d组(HHP-4d)、高海拔缺氧预处理15 d组(HHP-15d),高海拔缺氧预处理30 d组(HHP-30d),中海拔缺氧预处理组(MHP),其中Ctrl组、HHP-4d组、HHP-30d组与MHP组利用7.0 T小动物MRI,T2加权像(T2WI)观察颅内结构及基底动脉直径,连续性自旋动脉标记(ASL)观察海马区及脑干区脑血流,检测各组大鼠血常规,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HIF-1α和SDF-1浓度及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P-选择素(SELP)浓度。
      结果 缺氧预处理条件下,颅内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基底动脉直径增宽,但无统计学意义;脑干区及海马区脑血流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及白细胞升高,血小板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HP组红细胞和血小板接近Ctrl组;缺氧预处理组HIF-1α浓度明显升高,SDF-1浓度(除HHP-1d组外)明显升高,HHP-1d、HHP-15d组PAF、SELP浓度明显升高,HHP-4d、HHP-30d组PAF浓度明显下降,HHP-4d组SELP浓度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缺氧预处理可通过HIF-1α/SDF-1通路增加机体氧储备量及免疫防御力,提高脑储备能力并发挥脑保护作用,其中以中海拔(海拔2260 m)饲养30 d预处理效果最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MAPK/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通路在前扣带皮层介导痛相关情绪
    张亚清 吉维忠 王玲
    2023 (5):  512-520.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3.05.003
    摘要 ( )   PDF(10656KB) ( )  
     目的  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MAPK/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通路参与前扣带皮层介导痛相关情绪的机制。 方法 选取健康SD大鼠共4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trl)、脚掌注射生理盐水(NS)组、脚掌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模型组(CFA)、脚掌注射CFA 及前扣带皮层吻侧部(rACC)中注射NS组(CFA+NS)、脚掌注射NS及rACC中注射NS组(NS+NS)、脚掌注射CFA及rACC内注射NMDA受体拮抗剂(APⅤ) 组(CFA+APⅤ)、脚掌注射NS及rACC内注射APⅤ组(NS+ APⅤ),每组 n=6只。分析大鼠回避分数及观察大鼠热缩足潜伏期(PWL),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脑rACC区NMDA受体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rACC区NMDA受体、磷酸化ERK(p-ERK)、磷酸化CREB(p-CREB)表达;尼氏染色观察脑rACC区尼氏小体数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rACC区NMDA受体、MAPK、CREB、ERK、p-ERK、p-CREB、突触小体相关蛋白25的相互作用蛋白30(SIP30)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脑rACC区NMDA受体、MAPK、CREB、ERK的mRNA表达。    
      结果 与Ctrl 组比较,CFA组大鼠回避分数及PWL明显降低,NMDA受体、MAPK、CREB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 CFA+NS 组比较,CFA+APⅤ、NS+APⅤ组尼氏小体数量明显升高,NS+NS、NS+APⅤ组NMDA受体、MAPK、CREB、p-ERK、 p-CREB表达明显降低(P<0.05)。  结论 rACC中的NMDA受体/MAPK/CREB信号通路参与了痛相关情绪,抑制NMDA可减轻痛相关负情绪。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2/Akt信号通路对6-羟基多巴胺处理的SH-SY5Y细胞模型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李梦一 吴安婷 许泽婷 张庭 李军伟 周鹏 崔怀瑞 孙臣友
    2023 (5):  521-530.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3.05.004
    摘要 ( )   PDF(6120KB) ( )  
    目的  探讨调控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复合物2(mTORC2)/Akt信号通路对6-羟基多巴胺(6-OHDA) 损伤的SH-SY5Y细胞系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阐明其分子作用机制。    方法  经维甲酸(RA)处理的 SH-SY5Y细胞分别给予6-OHDA、mTORC2信号通路抑制剂PP242和激动剂A-443654,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细胞数目的变化;提取细胞总蛋白进行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明确mTORC2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相互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同时制备SH-SY5Y与Bv-2细胞系共培养的帕金森病(PD)模型,运用MTT及ELISA方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及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β(IL-1β)的含量。    结果  6-OHDA损伤的PD细胞模型组酪氨酸羟化酶(TH)/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Hochest-、TH/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单标或双标阳性细胞数较正常组明显减少,凋亡率升高;Rictor、p-Akt、发育及DNA损伤反应调节蛋白1(REDD1)的表达均上升,且Rictor与p-Akt或REDD1存在相互作用;共培养模型中细胞活力明显降低且上清液中TNF-α和IL-β含量上升。A-443654组随着上述蛋白表达的进一步上调,细胞存活和凋亡以及炎性因子水平均有明显改善,而PP242组则呈现相反的变化。    结论  A-443654通过使Akt磷酸化而激活mTORC2信号通路,引起Rictor和REDD1蛋白的表达增加,继而提高细胞存活率并降低凋亡率,促进SH-SY5Y细胞的增殖分化,改善了6-OHDA引起的细胞损伤以及抑制了炎症因子的释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介导的帕金森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燕洋洋 郭凯 孙志宏
    2023 (5):  531-537.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3.05.005
    摘要 ( )   PDF(1467KB) ( )  
    目的  探讨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2X7R)在帕金森(P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方法  成年大鼠90只实验分为5组,每组6只大鼠,3个重复,运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PD大鼠模型。向PD大鼠注射P2X7R激动剂2,3-腺苷5-三磷酸三乙铵盐(BzATP)和拮抗剂考马斯亮蓝G(CBBG)检测大鼠在水迷宫中的学习记忆能力和疼痛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组织P2X7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正常大鼠相比,PD大鼠学习速度缓慢,记忆能力弱,CBBG提高了P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BzATP使P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减退;海马组织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2X7R在海马组织中mRNA表达量最高,CBBG组P2X7R表达量下调,BzATP组P2X7R表达量上调;对P2X7R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与PD组相比,BzATP组P2X7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CBBG组P2X7蛋白表达量较低。   结论  PD大鼠存在认知功能障碍,CBBG可改善P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BzATP可抑制P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红细胞膜相关蛋白通过IL-6/STAT3/ROR-γt 信号通路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中Th17细胞分化
    何可可 李远迪 文廷浩 朱婕 高杰 胡蓉 韩锋 苏敏
    2023 (5):  538-545.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3.05.006
    摘要 ( )   PDF(4569KB) ( )  

    目的  探讨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中,外源性和内源性红细胞膜相关蛋白(ERMAP)通过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录及转录激活因子3(IL-6/STAT3)/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信号通路对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 流式细胞术验证不同浓度ERMAP-Ig融合蛋白功能;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ERMAP基因敲除小鼠。流式细胞术检测ERMAP-Ig融合蛋白在体外对Th17细胞分化影响。40只6周龄普通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建立EAE模型:对照(control-Ig和ERMAP-Ig组,每组20只;记录临床评分;流式细胞术检测EAE小鼠体内Th17细胞分化情况。40只6周龄已鉴定的野生型和ERMAP基因敲除小鼠分为2组建立EAE模型:ERMAP+/+和ERMAP-/-组,每组20只。记录临床评分;脊髓HE和固蓝(LFB)染色并进行组织学半定量评分。流式细胞术检测IL-17A+CD4+ T细胞百分比;Western blotting检测IL-6、白细胞介素17(IL-17)、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ROR-γt蛋白水平表达;Real-time PCR检测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STAT3和ROR-γt的mRNA表达;ELISA检测细胞水平IL-17和TNF-α的表达。   结果  1.外源性ERMAP-Ig融合蛋白抑制体内外Th17细胞分化且减轻小鼠EAE症状。2.与对照组相比,ERMAP-/-组EAE小鼠炎性浸润和脱髓鞘症状加重,Th17分泌IL-17A增加。3.内源性ERMAP基因敲除后,IL-17、TNF-α、IL-6、STAT3及ROR-γt表达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RMAP可能通过IL-6/STAT3/ROR-γt信号通路调控Th17细胞分化,参与小鼠EAE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切应力通过Pim1/Akt调节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Ser633和Ser1177位点磷酸化
    杜大鹏 孙玉 张敏 王汉琴
    2023 (5):  546-552.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3.05.007
    摘要 ( )   PDF(7879KB) ( )  
    目的  探讨不同模式的血流切应力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Pim1表达的影响,以及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Ser1177和Ser633位点磷酸化的调控作用。 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的HUVECs,采用平行平板流动腔系统给HUVECs分别施加15 dyn/cm2层流切应力(LSS)和(0.5±4)dyn/cm2振荡切应力(OSS),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im1、Akt和Akt Ser473磷酸化、eNOS、eNOS Ser1177和Ser633位点磷酸化蛋白表达。用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技术分别敲低HUVECs中Pim1和Akt进行干预。  结果  与OSS刺激相比较,LSS显著上调HUVECs中Pim1蛋白表达水平(P<0.01),同时,Akt Ser473磷酸化、eNOS Ser633和Ser1177位点磷酸化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 P<0.01); siPim1和Pim1特异性抑制剂SMI-4a干预后,LSS诱导的Pim1蛋白表达显著被抑制(P<0.05), 同时Akt Ser473磷酸化、eNOS Ser633和Ser1177位点磷酸化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或P<0.01)。敲低Akt,LSS诱导的Akt Ser473磷酸化蛋白表达显著被抑制(P<0.05),同时也显著抑制LSS上调的eNOS Ser633和Ser1177磷酸化蛋白表达(P<0.05),而对LSS上调的Pim1表达无影响(P>0.05)。  结论  切应力可以通过 Pim1/Akt 信号通路调节HUVECs eNOS Ser633和Ser1177位点磷酸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解剖学
    基于FPFH-PointNet的术中膝关节软骨表面点云自动提取
    刘颜静 史勇红
    2023 (5):  553-559.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3.05.008
    摘要 ( )   PDF(8140KB) ( )  
    目的  机器人辅助膝关节置换术导航系统采用激光扫描仪获取术中软骨点云,并与术前模型配准,实现自动非接触空间注册。术中患者膝关节病变点云包含大量的肌肉、肌腱、韧带及手术器械等无关背景点云。手动去除无关点云会因人机交互而占据手术时间,因此,本研究提出一种新颖的膝关节软骨表面点云自动提取方法,以便快速精准实施术中注册。  方法  PointNet因缺乏软骨表面和几何局部信息的充分描述,不能高精度地提取软骨点云。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快速点特征直方图FPFH-PointNet方法,该方法有效地描述了软骨点云表观,实现了软骨表面点云的自动高效分割。    结果  本研究以从不同角度扫描10例尸体膝关节标本和1例人腿模型的股骨远端软骨点云为数据集。PointNet和FPFH-PointNet分割软骨点云的准确率分别为0.94±0.003和0.98 ± 0,平均交并比(mIOU)分别为0.83±0.015和0.93 ± 0.005。FPFH-PointNet相比于PointNet,准确率和mIOU分别提高了4%和10%,而耗时仅约为1.37s。   结论  FPFH-PointNet能够精准地自动提取术中膝关节软骨点云,满足了术中导航的性能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模态电磁导航辅助新鲜尸头经鼻内镜的颅底解剖测量
    周春辉 谢胜强 王姜婷 兰晓娟 张剑宁 赵虎林
    2023 (5):  560-566.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3.05.009
    摘要 ( )   PDF(8034KB) ( )  
    目的 利用电磁导航观察并测量经鼻内镜入路(EEA)至腹侧颅底重要解剖结构,为临床手术提供数据。   方法 在10具新鲜尸头上利用电磁导航测量中央、旁中央腹侧颅底的解剖结构,其中颈内动脉(ICA)最为重要。   结果 电磁导航有助于判断重要的神经血管走行。腹侧颅底的ICA分为5段+7大分支,各自的长度、走行等均做了测量和记录。   结论 ICA的识别和保护是EEA处理腹侧颅底病变的关键,电磁导航辅助可以提高EEA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藏族正常成人头颅正中矢状面幕上和幕下面积的磁共振成像测量
    白芃 李玮 钟铧 王展飞
    2023 (5):  567-574.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05.010
    摘要 ( )   PDF(3988KB) ( )  
     目的 探讨藏族正常成人幕上面积、幕下面积和颅腔面积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方法 以生活在拉萨市自愿参加的世居藏族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有效调查对象158例,年龄 20~59 岁,平均年龄(36.60±10.75)岁,其中男性64 例,女性94 例。利用西门子 MAGNETOM ESSENZA 1.5T 磁共振扫描仪,使用3D-fSPGR序列扫描,将扫描获取的图像以DICOM格式存储,导入到3D Medical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利用软件自带的工具包,对感兴趣区域进行勾画。在T1WI 正中矢状位成像上,测量幕上面积、幕下面积和颅腔面积,并计算幕下面积/幕上面积比值,幕上面积/颅腔面积比值,幕下面积/颅腔面积比值。为消除头颅大小的个体差异对脑结构的影响,本研究用同层面颅腔面积,对幕上面积和幕下面积进行校正。   结果 藏族男性幕上面积为(127.91±9.84)cm2,幕下面积为(33.96±3.27)cm2,颅腔面积为(161.86±10.83)cm2;藏族女性幕上面积为(118.75±8.04)cm2,幕下面积为(32.19±3.00)cm2,颅腔面积为(150.94±8.90)cm2,不同性别间幕上面积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t=6.408,P<0.01),幕下面积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t=3.508,P<0.01),颅腔面积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t=6.679,P<0.01)。校正后,藏族男性幕上面积为(122.75±2.96)cm2,幕下面积为(32.66±2.96)cm2;藏族女性幕上面积为(122.23±2.85)cm2,幕下面积为(33.18±2.85)cm2,校正后不同性别幕上面积和幕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藏族男性除幕下面积、颅腔面积、校正后幕上面积/颅腔面积比3个指标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余各指标不同年龄组比较显著均存在差异性(P<0.05)。藏族女性各测量指标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藏族男性与年龄成正相关的指标为实测幕上面积、幕上面积/颅腔面积比、校正后幕上面积(r=0.258、0.363、0.363, P<0.05 或P<0.01),与年龄成负相关的指标为幕下面积/幕上面积比、幕下面积/颅腔面积比、校正后幕下面积/幕上面积比、校正后幕下面积/颅腔面积比(r=-0.363、-0.363、-0.363、-0.312,P<0.05或P<0.01);藏族女性各测量值与年龄相关性不显著(P>0.05)。   结论 藏族正常成年人群平均颅腔面积男性比女性大10.7%,幕上面积男性略大于女性,幕下面积男性略小于女性,校正后无性别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CT层厚下3D打印颅骨的精准度
    米思荣 刘广星 张镇武 于鹏辉 鞠晓军 饶利兵 李莉
    2023 (5):  575-581.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3.05.011
    摘要 ( )   PDF(12035KB) ( )  
    目的 对比不同CT扫描层厚下颅骨3D打印模型与标本的测量数据,探讨不同层厚对打印模型精准度的影响。   方法 收集8例(标记为1~8号)正常颅骨标本(N组),分别以0.625 mm(A组.25 mm(B组)、2.5 mm(C组)、3.75 mm(D组)、5 mm(E组)层厚进行CT扫描、三维重建与3D打印,测量各层厚下3D打印颅骨模型枕骨大孔前后径、前床突间距、蝶翼间距3个尺寸数值进行解剖还原度对比分析。   结果 根据解剖标志量化对比结果,随着CT层厚增加3D打印颅骨模型解剖标志数量逐渐减少。各层厚对打印3D模型造成的精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 3组与N组成高度相关性( r>0.85,P <0.05),A、B、C 3组的误差分析结果中偏差度<2.6%,与实体标本(N组)偏差较小。   结论 薄层CT数据(0.625~2.5 mm)下的3D打印模型精准度较高,且差异较小,可为临床应用提供高精度3D打印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人肘肌肌构筑学及肌内神经分布模式
    刘建 朱光琼 刘坤祥
    2023 (5):  582-585.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3.05.012
    摘要 ( )   PDF(2595KB) ( )  
     目的 探讨肘肌的形态、肌构筑学指数和肌内神经密集区的分布模式,为肘关节后外侧入路手术及肘肌肌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定位。   方法 选取成人肘肌共10例,平均年龄64.2岁,采用大体解剖法、肌构筑学指数法和改良Sihler肌内神经染色法。   结果 肘肌近似三角形,肌湿重(6.31±0.85)g,肌长(6.24±0.78)cm,肌纤维长(4.74±0.88)cm,羽状角(70.60±6.41)°,肌生理横切面积(0.41±0.15)cm2。桡神经深支的分支在距起点肌腹长26.17%处分成上、中、下3支至肘肌中部,吻合形成丛。   结论 肘肌为半羽肌;依据肌内神经密集区的位置,可考虑行肘肌肌瓣移植及靠近肌的下部行肘关节后外侧手术入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股骨颈截面形态调整术中C臂机的透视角度
    朱求亮 喻向萍 马骏 陈匀匀 林芳 阮文斌
    2023 (5):  586-592.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3.05.013
    摘要 ( )   PDF(9523KB) ( )  
    目的 根据股骨颈截面实体解剖特点,探讨完整显影股骨颈解剖结构的术中C形臂X线透视角度。   方法  观察并测量股骨颈截面解剖参数,将组成股骨颈的3个主要曲面(前曲面、后上曲面及后下曲面)分别用铝箔纸贴附,做成股骨颈的曲面透视模型。以股骨颈中点为投照中心点,设定0°~170°之间每间隔10°旋转C形臂,依次3种铝箔纸模型分别进行X线投照,取铝箔纸显影呈最小时的透视角度为该曲面的适宜投照角度。3枚克氏针分别穿出股骨颈前曲面、后上曲面及后下曲面做成股骨颈内固定穿出模型,用传统正、侧位以及实验所获得的3个适宜投照角度共5个角度透视,观察穿出股骨颈克氏针的显影情况。   结果  股骨颈3个主要曲面长度占股骨颈周长的8095%,其前曲面冠状角为18°,后上曲面冠状角为65°,后下曲面冠状角为165°,3个曲面的适宜投照角度分别为20°、70°和170°,在这3个投照角度的影像上,可以清晰地分别观察到穿出股骨颈前曲面、后上曲面及后下曲面的克氏针,而在传统的正、侧位影像上不能发现克氏针完全穿出股骨颈的相应曲面。   结论  术中传统的正、侧位透视不能精确显示股骨颈整体三维结构。增加适宜投照角度20°位、70°位及170°位,分别可以观察股骨颈前曲面、后上曲面及后下曲面的骨折复位质量和内固定对相应骨皮质损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学胚胎学发育生物学
    发生发育小鼠肾输尿管芽分支的形态特点
    顾玲 张萍 宋科昕 李娜 陈虹宇 张婕 丛敬 翟效月
    2023 (5):  593-598.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3.05.014
    摘要 ( )   PDF(12216KB) ( )  
    目的  通过对输尿管芽树状结构三维追踪,结合形态学分析及测量,探讨输尿管芽分支模式及其末端诱导肾单位发生的数量。  方法  取胚胎期及生后多时间点小鼠肾脏各3只,制备石蜡和树脂连续切片,显微图像摄取并配准,计算机辅助输尿管芽追踪并可视化,计数其分支数及单个分支所诱导的肾单位数量。此外,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用于生肾区与输尿管芽形态学观察,Claudin-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输尿管芽,测量输尿管芽分支末端的数量及反映其密度的输尿管芽间距。  结果  输尿管芽树状分支三维可视化显示,起始的两主叉分支构成肾髓质,而皮质和生肾区分支茂密,输尿管芽分支末端间距越来越小。单个输尿管芽末端诱导肾单位数量由胚胎14.5 d的1个到胚胎17.5 d的2个,偶见3个。   结论  三维可视化显示输尿管芽树状分支呈区域复杂性,提示不同区域分子驱动不同的分支模式;而输尿管芽末端在生肾区的密度随肾脏发生发育而增加,与生肾区厚度减少相一致,而出生后分支末端的消失也反映了与肾单位祖细胞逐渐耗竭相一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参与神经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
    申杨贝纳 肖岚 黄南昕
    2023 (5):  599-603.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3.05.015
    摘要 ( )   PDF(1500KB) ( )  
    少突胶质细胞是髓鞘形成和髓鞘再生的重要细胞储备。近年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中除了小胶质细胞等免疫细胞外,少突胶质细胞也能主动参与免疫反应。在一系列生理或病理因素的刺激下,少突胶质细胞系的幼稚细胞——少突胶质前体细胞能表达一系列受体、信号分子、调节分子等,从而在免疫激活,募集外周免疫细胞,调节血-脑脊液屏障(BCB)等事件的初始阶段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近期研究发现,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在疾病背景下能转变成特有的细胞状态,并可表达通常只由免疫细胞表达的基因。这些研究结果提示,若能有效调控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激活,或能为神经炎症或神经血管类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人种问题的讨论
    席焕久 李文慧
    2023 (5):  605-614.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3.05.016
    摘要 ( )   PDF(1114KB) ( )  
    我们在本文中回顾了人种概念及其发展过程,分析了当前“人种”、“民族”和“族群”概念的混乱应用的原因,提出了区别这些概念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区分建议。同时指出,虽然人种的界限在模糊,人种的差异在缩小,人种的概念在淡化,但人种的概念还不能废止。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这些概念。当前,人种的概念受到了质疑,但无论人种的概念是否有生物学基础,都不能成为种族主义的论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通讯
    一个新的蛛网膜下池——枕寰池
    杨凯奇 于胜波 隋鸿锦
    2023 (5):  613-613.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3.05.017
    摘要 ( )   PDF(887KB) ( )  
    近日,大连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团队命名了一个新的蛛网膜下池,即枕寰池(occipito-atlantal cistern,OAC),有关论文2023年7月在线发表于 Nature 系列杂志 Scientific Reports (Li YF, Wei RX, Yang KQ, et al. A valuable subarachnoid space named the occipito-atlantal cistern[J]. Sci Rep, 2023, 13(1):12096.)。 
    位于延髓背侧,小脑与枕骨大孔水平之间的蛛网膜下池被称为小脑延髓池(也称作大池或后池),此池经枕骨大孔向下进入椎管内仍为较大的蛛网膜下池,位于延髓尾端和上颈髓背侧,枕骨大孔与枢椎上缘之间,却一直被忽视。最近,大连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团队证实肌硬膜桥复合体(myodural bridge complex,MDBc)作用于这一区域调节脑脊液流动。因此,我们团队将此区域命名为“枕寰池”。通过大体解剖、P45断层塑化技术、MRI和3D可视化技术观察分析,我们团队详细描述了OAC的解剖特征,为之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脑脊液循环属于人体“第三循环”,传统理论认为,脑室脉络丛的分泌活动、心脏搏动和呼吸运动是影响脑脊液循环的重要因素。大连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团队多年来致力于脑脊液循环动力来源的研究,在国际上提出了“肌硬膜桥是脑脊液循环动力来源之一”的原创性理论。
    OAC在功能上是MDBc作用的重要靶部位。枕下肌收缩通过肌硬膜桥传递至枕寰池硬脊膜,引起硬膜囊形变,进而实现枕寰池“泵”作用,驱动脑脊液流动。在脑脊液整体循环中,可能对脑脊液颅腔与椎管内分流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OAC的命名对临床颅颈交界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提供了重要的解剖学基础。Chiari畸形患者OAC狭窄,脑脊液流速异常增快,这可能是合并脊髓空洞的致病机制。作为连通颅腔和脊髓蛛网膜下腔的重要区域,测量OAC的形态及其上、下口脑脊液的流动参数可能为Chiari畸形患者术后评估提供参考。
    OAC是位于枕骨大孔与枢椎上缘之间,延髓尾端和上颈髓背侧的蛛网膜下池。OAC是脑脊液循环的重要枢纽,向上连通小脑延髓池,向下续于脊髓蛛网膜下隙,在MDBc的作用下发挥脑脊液循环泵作用。此研究成果为颅颈交界区理论及临床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