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神经生物学
    酒精暴露对视网膜致畸作用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李瑞玲 周洁 王强 刘彬 黄霞 马战友 邓锦波*
    2013 (3 ):  297-303.  doi: 0.3969/j.issn.0529-1356.2013.03.001
    摘要 ( )  

    目的 探讨产前酒精暴露(PAE)对视网膜致畸作用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C57BL/6J小鼠建立孕期酒精暴露模型,用HE染色和
    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酒精对生后0d (P0)、P7、P14和P30 4个年龄点共72只子鼠的视网膜致畸性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高剂量酒精组中
    视网膜的畸形率增加;在各剂量组Caspase-3、Caspase-8、Caspase-9 阳性细胞于内颗粒层中的表达与在节细胞层中的表达具有一致性,且具
    有剂量依赖性(P<0.05); TUNEL染色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酒精组各年龄点的内颗粒层和节细胞层中细胞凋亡量均增加(P<0.05),提示
    孕期酒精暴露诱导视网膜细胞发生凋亡时具有长时程效应。结论 视网膜畸形及细胞凋亡可能是导致PAE相关眼病的病理学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发育时期鸡胚脊髓内背侧抑制性轴突导向蛋白的表达和神经嵴细胞迁移之间的相关性
    苏玉红* 张三兵 崔慧先 康林 王磊 杜鹃 袁世君
    2013 (3 ):  304-307.  doi: 10.3969/j.issn.0529-1356.2013.03.002
    摘要 ( )  

    目的 探讨不同发育时期的鸡胚脊髓内背侧抑制性轴突导向蛋白(draxin)表达与神经嵴迁移之间在空间分布上的相关性。方法 选
    取HH 15-16、HH19-20阶段鸡胚各10只,应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各阶段鸡胚脊髓内draxin的表达部位及神经嵴细胞迁移路
    径,同时比较两者在空间分布上的相关性;应用活组织切片与碱性磷酸酶标记的draxin融合蛋白(draxin-AP)体外孵育的方法,检测迁移路
    径内的神经嵴细胞是否具有与draxin蛋白直接结合的能力。结果 随着发育时间的推移,鸡胚脊髓内draxin的表达和神经嵴迁移都具有明显的
    由颅侧向尾侧渐进性分布的特性,且draxin的表达部位位于神经管背侧、顶板和背侧生皮肌节之间,这些部位恰均位于神经嵴迁移路径的周围;
    同时迁移路径内的神经嵴细胞具有与draxin蛋白体外直接结合的能力。结论 draxin表达在神经嵴迁移路径周围且部分神经嵴具有与draxin蛋白
    体外直接结合的能力,推测draxin可能在鸡胚脊髓神经嵴迁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扬子鳄大脑胚后发育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3的表达
    郑兰荣 吴孝兵 汪仁平 周永康
    2013 (3 ):  308-312.  doi: 10.3969/j.issn.0529-1356.2013.03.003
    摘要 ( )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在扬子鳄大脑胚后发育中的时序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
    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BDNF和NT-3在0岁、1岁和2岁的扬子鳄大脑皮质中的定位和含量变化。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0岁扬子鳄大脑皮质
    区内4层均可见BDNF阳性细胞,随着年龄增加,BDNF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到2岁时BDNF阳性细胞胞体增大,突起增多,主要集中在细胞层和
    外网状层移行区。这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一致。0岁扬子鳄大脑皮质区内可见NT-3阳性细胞,主要集中在细胞层和外网状层。到1岁时,
    NT-3阳性细胞逐渐增多,在外网状层可见大量密集的阳性细胞。2岁时,外侧的分子层中NT-3阳性细胞增多,且细胞突起随着年龄增加而出现
    增多。这一结果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一致。结论 BDNF和NT-3参与了扬子鳄胚后2年内大脑皮质区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乙酰葛根素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蛋白激酶C-δ及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
    刘敏 孟庆慧* 郭鹤 汪娟娟
    2013 (3 ):  313-317.  doi: 10.3969/j.issn.0529-1356.2013.03.004
    摘要 ( )  

    目的 研究乙酰葛根素对β-淀粉样肽1-42(Aβ1-42)海马立体定位注射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的药物作用和对炎症因子
    蛋白激酶C-δ(PKC-δ)、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乙酰葛根素低、高剂量组。
    用Aβ1-42双侧海马注射制备AD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测定不同时期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ELISA测定血清IL-6含量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
    测定PKC-δ表达的变化。结果 模型大鼠应用Aβ1-42注射14d后, 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显著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显著
    减少(P <0.01);应用乙酰葛根素10d后,血清中IL6的表达量模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乙酰葛根素低、高剂量组(P<0.01);海马匀浆中PKC-δ
    的表达量模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乙酰葛根素低、高剂量组,乙酰葛根素低、高剂量组表达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乙酰葛根素能显著
    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对阿尔茨海默病有显著的预防和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KC-δ/Caspase通路,抑制β-淀粉样
    肽的神经毒性,降低PKC-δ、IL-6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痴呆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小鼠晶状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及突触素蛋白的表达
    李雪 陈文静 周淑芳 赵静雅 邓锦波*
    2013 (3 ):  318-323.  doi: 10.3969/j.issn.0529-1356.2013.03.005
    摘要 ( )  

    目的 探讨小鼠晶状体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和突触素(SYN)的表达情况。方法 各日龄小鼠共150只,HE染色和
    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小鼠晶状体的一般结构;用抗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免疫荧光法以及5′-溴脱氧尿嘧
    啶核苷(BrdU)技术标记晶状体增殖细胞;用免疫荧标记标价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和SYN在晶状体的表达。结果 孕8d(E8)左右,
    晶状体由最初的晶状体板分化而来,是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围成的空泡,空泡再进一步分化,被原始晶状体纤维所替代,逐渐形成晶状体;
    BrdU和PCNA的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前囊中央区,但出生10d(P10)以后BrdU阳性细胞已不在晶状体上皮细胞分布,而PCNA持
    续表达。Cyclin D1阳性细胞在胚胎期主要在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赤道部表达,出生早期在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前囊中央区,出生5d(P5)以后在赤
    道前区分布,赤道部有少量阳性细胞;在晶状体发育过程中,SYN可以在晶状体基质中和赤道部胞体中发现。结论 细胞增殖对晶状体的发育和
    修复起着重要的作用;cyclin D1可能参与调控赤道部细胞的消失,因此保持晶状体的透明度;SYN在晶状体的表达说明了它对晶状体的透明有
    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控钙离子内流入胞体和基质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神经生物学
    缺氧缺血对O-2A祖细胞膜铁转运蛋白1表达的影响
    林清 张更 邱荣晖 王玮*
    2013 (3 ):  324-329.  doi: 10.3969/j.issn.0529-1356.2013.03.006
    摘要 ( )  

    目的 观察膜铁转运蛋白1(FPN1)在O-2A祖细胞缺氧缺血损伤后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O-2A祖细胞缺氧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体
    外培养O-2A祖细胞,以特异性抗体A2B5鉴定,观察FPN1在O-2A祖细胞上的定位表达;以糖氧剥夺(OGD)法建立缺氧缺血细胞模型,CCK8法检测
    细胞存活率;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FPN1在细胞缺氧缺血后的表达变化。结果 FPN1定位表达于
    O-2A祖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突起;OGD3h、6h、12h及24h细胞存活率呈时间依赖性降低(P<0.05);OGD12h内细胞FPN1免疫荧光强度进行
    性减弱;与OGD0h相比,FPN1 mRNA和蛋白水平在OGD3h表达下调,OGD6h进一步降低,OGD12h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2A
    祖细胞缺氧缺血损伤后FPN1表达明显下调,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提示FPN1可能参与O-2A祖细胞的缺氧缺血损伤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抑制烫伤诱导的小鼠皮肤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的表达
    李嘉雯 崔海燕 张东芳 肖鹏 李卫国*
    2013 (3 ):  330-333.  doi: 10.3969/j.issn.0529-1356.2013.03.007
    摘要 ( )  

    目的 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GCG)对局部烫伤诱导的小鼠皮肤组织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
    52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烫伤组和烫伤EGCG处理组,其中48只小鼠进行局部皮肤烫伤。利用实时定量PCR和ELISA法检测皮肤组织
    MIP-2 mRNA和MIP-2蛋白水平。结果 局部烫伤可引起受损部位皮肤组织的MIP-2 mRNA和MIP-2水平升高,而涂敷0.2g/kg EGCG膏剂可使MIP-2表
    达水平下降。结论 0.2g/kg EGCG膏剂抑制局部烫伤诱导的皮肤组织MIP-2表达,减弱由MIP-2引起的炎症反应,促进受损皮肤修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鼠睾丸支持细胞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张芬熙 洪艳* 梁文妹
    2013 (3 ):  334-338.  doi: 10.3969/j.issn.0529-1356.2013.03.008
    摘要 ( )  

    目的 探讨睾丸支持细胞(SCs)对体外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hUCMSCs和SCs;
    Transwell-insert系统共培养SCs 和hUCMSCs(共培养组);普通DMEM-F12培养基培养的hUCMSCs作为对照(对照组);添加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的hUCMSCs作为阳性对照 (细胞因子组)。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细胞
    化学等方法检测SCs对hUCMSCs增殖、细胞周期、表面标记分子表达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组和细胞
    因子组hUCMSCs增殖明显加快,以共培养组尤为显著(P<0.05);共培养组和细胞因子组hUCMSCs 表面分子CD29和CD105阳性率均增高;细胞周
    期分析显示,共培养组G0/G1期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而细胞因子组略有减少。透射电镜观察对照组与共培养组细胞均呈现原始细胞
    的超微结构特点。结论 SCs共培养可促进hUCMSCs增殖,且共培养后仍保持其干细胞特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种诱导法诱导CD73+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心肌细胞效果的比较
    齐立杰 郭康 李琼 郭志坤*
    2013 (3 ):  339-344.  doi: 10.3969/j.issn.0529-1356.2013.03.009
    摘要 ( )  

    目的 从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的混合细胞群中分离纯化出CD73阳性的细胞亚群,证明几种不同诱导法诱导CD73细胞的
    成心肌分化潜能。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1~3 月龄小鼠的ADMSCs,利用流式细胞仪从ADMSCs中分选出CD73+和CD73-两个细胞亚群。分别培养两组细
    胞,利用5-氮杂胞苷(5-aza)、心肌组织裂解液和5-aza+心肌组织裂解液对两组分选出的细胞分别进行成心肌的诱导。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检测3种诱导法的成心肌效果。结果 未分选的ADMSCs可分化为成脂和成骨细胞,分选的CD73+细胞具备分化为心肌细胞的良好潜能。3种诱导法
    均能诱导CD73+ADMSCs向心肌方向分化,5-aza诱导CD73+AD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率为(22.99±6.72)%,心肌组织裂解液组心肌细胞率(14.12±5.42)%,5-aza+心肌组织裂解液组心肌细胞率(26.94±6.11)%。3种方法比较,5-aza+心肌组织裂解液的诱导效果最佳(P<0.05)。结论 CD73+比CD73-
    的ADMSCs更易于分化为心肌细胞。化学诱导因素和体外模拟心肌微环境,可高效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学胚胎学发育生物学
    Nrf2在急性亚砷酸钠暴露的小鼠胰岛β细胞中的表达
    杨蓓* 陈雪 丁金兰
    2013 (3 ):  345-348.  doi: 10.3969/j.issn.0529-1356.2013.03.010
    摘要 ( )  

    目的 检测急性亚砷酸钠作用小鼠胰岛β细胞的Nrf2及其调控的II相解毒酶的表达情况。方法 4μmol/L亚砷酸钠(NaAsO2)作用于MIN6
    细胞2、6、12、18、24h;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亚砷酸钠暴露不同时间点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总的Nrf2蛋白表达;应用Real-time PCR
    检测不同时间点Nrf2及其调控的II相解毒酶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和血红素氧化酶1(Hmox-1)mRNA表达。结果 亚砷酸钠暴露2h,Nrf2
    蛋白表达增多并达到高峰,之后随时间的延长Nrf2蛋白表达逐渐降低。Nrf2核蛋白表达的时间效应性与细胞总的Nrf2表达完全一致。但不同时间
    点的亚砷酸钠暴露对Nrf2的mRNA表达未出现显著影响。Nqo1和Hmox-1表达亦存在时间效应性,即亚砷酸钠暴露后2h,Nqo1和Hmox-1 mRNA表达开
    始增高,6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结论 急性亚砷酸钠暴露后,能够诱导小鼠胰岛β细胞内Nrf2的蛋白表达,并促进其转位进入细胞核,调节
    其下游II相解毒酶Nqo1和Hmox-1的转录活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生殖细胞核因子及Oct-4在P 19细胞系诱导分化中的表达
    王菊 熊承良 高启云 李红钢 王苗 赵凯 周宗瑶*
    2013 (3 ):  349-352.  doi: 10.3969/j.issn.0529-1356.2013.03.011
    摘要 ( )  

    目的 体外培养未成熟畸胎瘤细胞(P19细胞)并诱导分化,检测生殖细胞核因子(GCNF)及Oct-4在P 19细胞诱导分化前后的表达。
    方法 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P 19细胞分化,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RT-PCR方法检测GCNF及Oct-4在P 19细胞诱导分化前后的表达。
    结果 Oct-4在P 19细胞诱导前呈强阳性表达,诱导2 d后表达下降;而GCNF在P 19细胞诱导前呈阴性表达,诱导2 d后呈阳性表达。
    结论 GCNF参与了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体外分化。GCNF可能是通过下调Oct-4基因的表达参与了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解剖学
    应用高分辨率显微CT进行大鼠周围神经微血管三维可视化研究
    毛以华 朱昭炜 丁茂超 唐茂林*
    2013 (3 ):  353-356.  doi: 10.3969/j.issn.0529-1356.2013.03.012
    摘要 ( )  

    目的 探讨采用高分辨率显微CT(Micro-CT)研究大鼠周围神经微血管三维构筑的可行性,比较两种不同的造影剂对成像效果的影响。
    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注明胶-氧化铅和Microfil,取大鼠两侧坐骨神经行Micro-CT扫描,同时设定电压30kVP、功率40W作为
    成像时的最佳能量参数。将扫描得到的断层图像转变为Dicom格式输出至个人电脑,利用Mimics 10.0软件对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将灌注不同
    造影剂后得到的标本图片分别从大体和三维两个方面进行对照,发明明胶-氧化铅的造影效果明显优于Microfil;Micro-CT在扫描重建时呈现出低
    耗时、低变化以及高清晰度的特点。结论 Microfil 在灌注微血管造影时存在者灌注压力要求高、成像质量差等缺点,而传统的明胶-氧化铅在
    微血管造影上仍有其独到的优越性;Micro-CT不失为一种研究大鼠周围神经微血管三维构筑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大脑半球顶叶外侧面隆凸形态
    葛伟丽 玉洪荣 廖章鼎 黄亦美 龚健古 蓝玲 劳明*
    2013 (3 ):  357-359.  doi: 10.3969/j.issn.0529-1356.2013.03.013
    摘要 ( )  

    目的 探讨人大脑半球顶叶外侧面的脑回形态。 方法 肉眼观察、游标卡尺测量60例(120侧)福尔马林固定人脑顶叶脑回。结果 顶叶
    外侧面可见恒定的隆凸,定位于中央后回中、下1/3交界处后方,面积在2cm×2cm至4.5cm×4.5cm的范围;体表投影在耳廓上端上方稍后约3cm处。
    主要由缘上回组成,该脑回呈多种形态,或呈弧形突向后上方,或为短脑回突入外侧沟末端,或同时突向后上方和前下方(外侧沟末端)等。当隆
    凸明显时,中央前、后回下部被推向前方稍弯,上部相对向后,整体呈s形。〖HTH〗 结论 大脑半球顶叶外侧面存在一个恒定由缘上回为主构成
    的隆凸,可从颅、内外进行定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丘脑核团的全脑MRI与断层解剖对比
    张锐 邓雪飞 徐朝阳 朱友志 张禹 莫子 骆祥伟 韩卉*
    2013 (3 ):  360-363.  doi: 10.3969/j.issn.0529-1356.2013.03.014
    摘要 ( )  

    目的 通过同例成人头颅标本磁共振成像与断层解剖图像的比较,明确全脑磁共振影像中下丘脑核团的形态、位置及信号特点。方法
    选取6例成人头颅标本,分别行磁共振检查及断层标本制作,其中水平面、矢状面及冠状面各2例,对比观察同例标本下丘脑结构的影像解剖与断
    层解剖特点。结果 穹隆及前连合在T1WI及T2WI中均显示为结构清晰的低信号结构,以T1WI为佳。通过穹隆及前连合等标志性结构定位,室旁核
    在T1WI中呈等信号,边界清晰,在T2WI中呈等信号,边界清晰;乳头体核在T1WI中呈等信号,边界清晰,在T2WI中呈混杂信号,边界结构显示不
    清;视上核在T1WI中呈等信号,与周围核团分界欠清,T2WI图像上显示为与周围灰质相同的等信号区。结论 磁共振临床常规头颅扫描序列可发
    现下丘脑区部分核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股神经周围筋膜及其毗邻结构的解剖
    徐朝阳 任彦红 涂丽莉 徐胜春 梁亮 张铭
    2013 (3 ):  364-367.  doi: 10.3969/j.issn.0529-1356.2013.03.015
    摘要 ( )  

    目的 探讨股神经周围是否存在完整的筋膜鞘以及股神经与周围筋膜的解剖学关系,为下肢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方
    法选择5具10%福尔马林固定的两侧第1腰椎至大腿中段保存完整的标本进行研究,共10侧;其中8侧由远端向近端逐步注射乳胶后局部解剖观察,
    1具标本即2侧经-35℃冷冻1周后制成横断面连续断层切片,行断层解剖观察。结果 本实验未发现股神经周围存在完整筋膜鞘。股神经周围有筋膜
    样结构包绕,从近端向远端主要包括腰丛筋膜、腰大肌肌间隔、髂筋膜及疏松的脂肪组织。结论 大体解剖学观察股神经周围并不存在完整筋膜
    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时间和温度对硅橡胶塑化标本固化硬度的影响
    郑文欣 周佳楠 于胜波 隋鸿锦*
    2013 (3 ):  368-371.  doi: 10.3969/j.issn.0529-1356.2013.03.016
    摘要 ( )  

    目的 探讨标本固化硬度与固化温度、固化时间的关系。方法 取福尔马林固定的人肌、肝、肺、肠、脑组织块各6件,经同一塑化流
    程中处理,仅在固化过程中设置不同的固化温度-固化时间处理系列,检测标本固化硬度。结果 在固化过程中,各标本硬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
    升高。固化第3天肝标本达到中等硬度,脑标本需7d,肺标本、肠标本和肌标本需14d。肝标本除在室温外,硬度均增加较快;脑标本在高温时
    硬度增加较快;肌标本硬化2周内在各温度条件下硬度差别不明显,在硬化2周后,在高温时硬度均增加较快。肠和肺标本在各温度条件下硬度
    差别不明显。结论 肝、肠、肺宜采用低温固化(室温、30℃),脑和肌肉需采用先低温固化(室温、30℃),然后高温固化(45℃、6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学胚胎学发育生物学
    中药复方对麻黄素成瘾小鼠肾抗氧化酶和特异蛋白的影响
    李重阳 王锦锦 俞诗源* 孙隽
    2013 (3 ):  372-378.  doi: 10.3969/j.issn.0529-1356.2013.03.017
    摘要 ( )  

    目的 探讨中草药对麻黄素成瘾动物的影响。方法 采用递增剂量腹腔连续注射麻黄素溶液(2.0g/L、3.0g/L 和4.0g/L)15d,建立麻黄
    素依赖动物模型,再分别给予递增剂量(20.0g/L、30.0g/L、40.0g/L)的黄芪、川芎及中药复方液进行灌胃,分别于灌胃中药5、10、15d用分
    光光度法检测肾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和血清尿素氮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中Bax
    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用生物显微技术观察肾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实验对照组小鼠肾组织SOD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
    升高,肾组织Bax蛋白和TGF-β1的阳性表达增强,血清中尿素氮含量升高,肾组织严重受损;黄芪组、川芎组及中药复方组小鼠肾组织MDA含量
    又降低(P<0.05或P<0.01),SOD和CAT活性又升高(P<0.05或P<0.01),血清中尿素氮含量降低,肾组织损伤变性明显减轻,肾组织Bax蛋白和TGF-β1
    的阳性表达强度减弱。结论 黄芪、川芎及中药复方可提高肾组织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促进组织细胞损伤修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啮齿类动物视网膜血管系统的发育
    姚焕玲 王天仕 刘鼎 李小菲 刘静 邓锦波*
    2013 (3 ):  379-385.  doi: 10.3969/j.issn.0529-1356.2013.03.018
    摘要 ( )  

    目的 探讨啮齿类视网膜血管系统的发育。方法 选取生后不同年龄阶段的啮齿类动物各12只,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明胶墨汁灌流、
    透射电镜显示其视网膜血管和血-视网膜屏障结构。结果 啮齿类视网膜血管系统是生后由视盘处开始,并以视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蔓延生长,
    逐步覆盖整个视网膜,先形成视网膜内表面浅层血管网,继而伸入视网膜内核层的内、外侧边缘形成两个平行于浅层血管网的深层血管网;血
    -视网膜屏障由幼稚内皮细胞、厚薄不均一的基膜层和多层较厚的胶质细胞终足成分构成,逐步发育为由内壁光滑连接紧密的内皮细胞、均一的
    基膜、较薄的终足构成的成熟血-视网膜屏障。结论 啮齿类动物视网膜血管系统的发育成熟与视网膜细胞的分化成熟在时空上存在一致性;成
    熟的血-视网膜屏障使视网膜具有一定的抗感染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壳聚糖"材料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小鼠胫骨缺损
    李阳 房艳 柏树令* 田晓红 佟浩 侯伟健
    2013 (3 ):  386-392.  doi: 10.3969/j.issn.0529-1356.2013.03.019
    摘要 ( )  

    目的 应用纳米级材料“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修复小鼠胫骨5mm的缺损,探讨其对长骨缺
    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小鼠BMSCs,进行干细胞相关生物学特性检测。制备纳米级材料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壳聚糖的新型复合材
    料,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材料结构,检测支架材料的孔隙率、降解率。制备小鼠胫骨5mm离断性缺损模型30只,分3组进行骨修复,每组10只:
    A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壳聚糖材料复合BMSCs);B组(单纯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壳聚糖材料);C组(单一纳米级羟基磷灰石
    复合BMSCs)。于8周时各组动物麻醉并取材,HE染色观察缺损区成骨情况,X线检测骨修复情况。结果 原代分离的BMSCs具有成纤维细胞形态,
    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记,符合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制备的纳米级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壳聚糖支架具有丰富的孔隙,支架内部孔隙间
    有广泛的交通,孔隙大小均匀,直径为100~200μm,孔隙率72.3%~92.7%之间,平均为82.5%左右,支架降解率为(60.3±5.4)%。修复8周后,
    A组可见支架材料大部分降解,无炎性反应,并见大量成熟板层骨样结构。 X线评分显示A组在缺损区可见新生骨痂且新骨密度增高,形成骨桥
    并与两端桥接,而B、C组效果不理想,与A组相比差异明显 (P<0.01)。 结论 纳米级材料“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BMSCs对于小
    鼠胫骨骨缺损修复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酪氨酸激酶受体KIT在小鼠结肠黏膜上皮的表达及其功能
    康倩 薛红 孙海梅 李小双 张国权 梁元晶* 周德山*
    2013 (3 ):  393-396.  doi: 10.3969/j.issn.0529-1356.2013.03.020
    摘要 ( )  

    目的 探讨酪氨酸激酶受体KIT在小鼠结肠黏膜上皮的表达及作用。 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技术检测c-kit基因及KIT
    蛋白在野生型C57BL/6小鼠结肠黏膜上皮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野生型C57BL/6小鼠以及乙基亚硝酸钠(ENU)诱变的c-kit基因点突变纯
    合子小鼠(Wads m/m)结肠黏膜上皮KIT阳性细胞的部位;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30 mg/kg)观察对比野生型以及Wads m/m
    小鼠结肠黏膜上皮BrdU掺入情况及动态变化,分析KIT在结肠黏膜上皮更新过程的作用。 结果 RT-PCR检测结果表明,在野生型小鼠结肠黏膜组
    织表达 c-kit基因, Western blotting证明在肠黏膜组织存在KIT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显示,KIT阳性细胞位于结肠黏膜上皮,主要位于肠腺隐
    窝基底部,但是Wads m/m小鼠KIT阳性细胞数以及KIT蛋白表达量较野生型小鼠明显减少;BrdU掺入实验发现,Wads m/m小鼠远端结肠黏膜上皮
    BrdU摄入和更新速度较野生型小鼠明显减慢。结论 结肠黏膜上皮表达KIT蛋白与结肠黏膜上皮的更新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鼠胚胎生殖细胞的建立及其印记状态
    胡静 赵巧湜 古艳丽 白光宇 吴稀 雷蕾*
    2013 (3 ):  397-402.  doi: 10.3969/j.issn.0529-1356.2013.03.021
    摘要 ( )  

    目的 成功建立小鼠胚胎生殖细胞(EGCs)系,并初步分析小鼠胚胎生殖细胞的印记状态。方法 建立交配后12.5d(12.5dpc)原始生
    殖细胞 (PGCs)来源的小鼠EGCs,通过碱性磷酸酶(AKP)染色、免疫荧光细胞化学、体内分化及体外分化等方法检测EGCs的多能性,并以小鼠
    胚胎干细胞(ESCs)为对照,应用Real-time PCR检测EGCs中与发育相关的Ins2、Lgf2、H19、Lgf2r等11个父源与母源印记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小鼠EG细胞系,EGCs克隆AKP染色显示有高水平的AKP活性,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显示克隆表达小鼠ESCs多能性标记物Oct4及细胞表面
    标记SSEA-1。核型分析检测显示,小鼠EGCs为正常的40条染色体,体内可分化出3个胚层来源的组织,说明小鼠EGCs具有多能性;Real-time PCR
    结果显示EGCs的印记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ESCs。结论 12.5dpc PGC来源的EGCs的印记基因处于擦除状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噬相关蛋白LC-3和Beclin-1在大鼠硅沉着病发生中的表达及意义
    赵曼曼 李冉 都凌杰 王海涛 田艳霞 崔建忠 高俊玲*
    2013 (3 ):  403-408.  doi: 10.3969/j.issn.0529-1356.2013.03.022
    摘要 ( )  

    目的 观察自噬相关蛋白LC-3和Beclin-1在大鼠硅沉着病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并探讨其机制;从细胞自噬角度研究硅沉着病形成的分
    子机制。方法 将90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组,每组30只。采用非暴露式气管插管一次
    性灌注二氧化硅粉尘混悬液法建立大鼠硅沉着病模型,并给予3-MA干预,各组分别于造模后第1、3、7、14及28 天分批处死6只大鼠。留取肺组织,
    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变化;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LC-3、Beclin-1的表达及分布;免疫印迹法检测LC-3、Beclin-1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有显著的肺泡炎改变、明显的矽结节形成及大量胶原沉积。LC-3、Beclin-1在各时间点的表达均上调(P<0.05),并随
    时间呈现动态变化趋势,SiO2 注入后1 d表达有升高趋势,14d达高峰(P<0.05),28 d回落,但仍高于基础表达。与模型组相比,3-MA组肺泡
    炎减轻,矽结节减小,胶原沉积减少,LC-3、Beclin-1在各时间点的表达均下调(P<0.05),各时间点的变化趋势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细胞自
    噬参与大鼠硅沉着病的病理进程,并在硅沉着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鼠2型糖尿病早期肾小管细胞聚核糖性死亡
    李淑玲 阎文柱*
    2013 (3 ):  409-412.  doi: 10.3969/j.issn.0529-1356.2013.03.023
    摘要 ( )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肾小管细胞聚核糖性死亡的形态学特点。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和2型糖尿病组,在光学显微镜和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两组大鼠肾小管细胞结构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蛋白的
    表达。结果 2型糖尿病早期肾小管细胞内有大量糖原聚集,细胞肿胀,部分细胞坏死,主要为空泡样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2型糖尿病
    肾小管上皮细胞PARP-1表达阳性。免疫印迹法显示2型糖尿病肾小管细胞中PARP-1蛋白表达增强。结论 2型糖尿病早期肾小管细胞发生了坏死,
    聚核糖性死亡(PARP-1介导的细胞死亡)参与了2型糖尿病早期肾小管细胞的损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类学
    辽宁汉族6项不对称行为特征
    李文慧 席焕久 吕坡* 赵宏
    2013 (3 ):  413-418.  doi: 10.3969/j.issn.0529-1356.2013.03.024
    摘要 ( )  

    目的 探讨辽宁汉族6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分布频率,为中国人体质调查积累资料。方法 在知情同意基础上,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调查
    了辽宁省锦州市380例(男186例,女194例)汉族健康成人的6项不对称行为(扣手、利手、交叉臂、交叉腿、利足、起步类型)。结果 辽宁汉
    族扣手、利手、交叉臂、交叉腿、利足、起步类型右型(R型)率分别为52.37%、91.32%、45.53%、68.16%、92.89%、51.32%,均不存在性别差
    异;除交叉臂外,其他5项均是R型高于左型(L型)。 辽宁汉族与蒙古族等15个民族R型率比较,其中有4项及以上不对称行为特征出现显著性
    差异的有布依族、苗族、侗族、仫佬族。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辽宁汉族与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北方民族最为接近。辽宁汉族腿足特
    征间的相关性优于手臂特征,且RR型组合的出现率明显高于LL型组合的出现率。结论 与国内外其他族群相比,辽宁汉族扣手、利手、利足、起
    步类型R型率处于中等水平,交叉臂和交叉腿R型率处于较低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GLN1基因两个位点多态性与藏族人群高原低氧适应的关系
    吕坡 范杰 席焕久* 
    2013 (3 ):  419-422.  doi: 10.3969/j.issn.0529-1356.2013.03.025
    摘要 ( )  

    目的 探讨西藏藏族人群EGLN1基因2个SNP(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479200(C/T)、rs480902(T/C)多态性与高原低氧适应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世居西藏拉萨藏族150人及辽宁汉族150人的血样,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
    术检测EGLN1基因2个SNP位点,分析其多态性特征。结果 rs479200位点等位基因C等位基因频率在藏族人和汉族人分别为71.33%和38.17%,
    rs480902位点等位基因T等位基因频率在藏族人和汉族人分别为66.67%和3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rs479200位点TT、TC和CC基因
    型频率在藏族人和汉族人分别为6.67%和56.67%、29.33%和33.33%、64%和10%,rs480902位点TT、TC和CC基因型频率在藏族人和汉族人分别为
    60.67%和9.33%、30.66%和28.67%、8.67%和62%。两位点TC基因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T和CC基因型两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
    结论 EGLN1基因rs479200(C/T)和rs480902(T/C)SNP位点多态性与西藏藏族适应高原低氧环境存在相关性。rs479200位点的CC基因型和
    rs480902位点的TT基因型可能更有利于适应低氧环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宁盘锦地区体校篮球运动员体型特征
    顾平 席焕久* 李文慧
    2013 (3 ):  423-426.  doi: 10.3969/j.issn.0529-1356.2013.03.026
    摘要 ( )  

    目的 探讨辽宁盘锦地区体校篮球运动员体型特征,为篮球运动员的选拔提供简便有效的依据。方法 在知情同意基础上,从辽宁盘锦
    地区体校篮球运动员中随机抽取98名(男56,女42)为研究对象,年龄16~20岁;对照组为同龄普通中学生110名(男55,女55)。对所有样本
    的身高、体重等10项指标进行了测量,并应用Heath-Carter体型评价法进行体型判定。结果 辽宁盘锦地区篮球运动员的体型均值男性为3.10-4.52-2.77,
    女性为4.07-3.82-2.77。男、女篮球运动员的身高/体质量1/3(HWR)(均值分别为43.83、42.71)与男、女普通中学生(均值分别为42.43、
    41.23)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女篮球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体重指数(BMI)分别为23.30和22.45,与普通中学生(男、女分别为
    22.12、20.57)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男篮球运动员的平均体型为均衡的中胚层型,女性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型。与普通中学生相
    比,篮球运动员的体型分布相对集中,体格较大,脂肪含量少,肌肉发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方法
    两种冷冻方法对人大块卵巢组织卵泡活性的影响
    赵硕 赵淑琴 时庆 秦晓敏 韩亦龙 晁岚 邓晓惠*
    2013 (3 ):  427-432.  doi: 10.3969/j.issn.0529-1356.2013.03.027
    摘要 ( )  

    目的 探讨两种冷冻方法冻融人类大块卵巢组织的冷冻效果及对卵泡活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15例人卵巢组织,每例修剪成3块卵巢组织
    (约15 mm×15 mm×2mm),分别随机分配到新鲜对照组(A组)、玻璃化冷冻组(B组)、两步法冷冻组(C组),组织学分析3组卵泡形态学变
    化,并进行卵巢组织体外培养后测定培养液上清中雌激素、孕激素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培养后的卵巢组织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 及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表达水平,评估卵泡增殖及凋亡活性。结果 A组正常形态卵泡比率(91.9%)显著高于B组(71.3%)和C组
    (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始基卵泡和初级卵泡的正常形态率分别为86.8%、
    54.4%,均分别高于B组73.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期3组激素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C组Ki67的阳性率为73%,
    分别显著高于A组50%和B组55%(P<0.05),A组低于B组(P<0.05)。Bcl-2阳性率,A组为57%和C组61%相比无差异(P>0.05),但B组42%阳性率分别低
    于A组和C组(P<0.05)。结论 人体大块卵巢组织冻融后仍具有活性,并且两步法冻存效果优于玻璃化冷冻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种穿支血管的定位方法
    丁茂超* 赵丽娜 毛以华 崔怀瑞 陈世新 梅劲 唐茂林
    2013 (3 ):  433-436.  doi: 10.3969/j.issn.0529-1356.2013.03.028
    摘要 ( )  

    目的 为常见穿支的定位与皮瓣设计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选用新鲜成人整尸标本2具,采用氧化铋-聚乙烯醇填充剂灌注技术,行一次
    性全身动脉造影,螺旋CT扫描。将数据导入Mimics图像工作站,以常见穿支皮瓣为例,分别应用快速直接体绘制(VR)和动态重建方法(DR),
    对穿支血管定位并模拟皮瓣设计。结果 两种方法均能够对常见穿支皮瓣的穿支血管定位。快速体绘制对穿支血管定位较快,但显示层次毗邻效果
    不好;调节阈值动态重建方法不仅可对穿支进行定位与皮瓣设计,而且显示层次清楚。结论 应用快速直接体绘制方法可快速、粗略地显示出各
    部位主要穿支的位置与源动脉;采用改变CT值的动态重建方法可以多彩色形式显示多种结构的层次与毗邻关系;两种方法结合可对穿支进行精
    确定位,模拟皮瓣设计,为皮瓣的安全切取提供形态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三阴性乳腺癌干细胞微球体的治疗
    赵乐 梁晨 李倩 裴晓华*
    2013 (3 ):  437-440.  doi: 10.3969/j.issn.0529-1356.2013.03.029
    摘要 ( )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TNBC恶性程度高,
    侵袭性强,易远处转移,预后差,对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的效果均欠佳,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近几年研究发现,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很可能与其中的乳腺癌干细胞有关,乳腺癌干细胞微球体培养是一种收集干细胞的方法,被广泛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干细胞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