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神经生物学
    Salvinorin A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通路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
    孙娟 赵秀丽 曾国熙 张艳 陈春花
    2021 (6):  855-862.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1.06.003
    摘要 ( )   PDF(6828KB) ( )  
    目的  探讨salvinD大鼠(n=97),采用颈内动脉刺破法建立大鼠SAH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SAH模型组(SAH)、溶剂对照组(SAH+DMSO)和给药组(SAH+SA),SA及溶剂DMSO于SAH模型后24 h、48 h及72 h用生理盐水稀释后腹腔注射;SAH后72 h检测大鼠神经功能学评分,HE染色观察颈内动脉的血管内径和血管壁厚度,内皮素-1(ET-1)ELISA试剂盒和一氧化氮(NO)试剂盒检测Willis环血管上ET-1浓度和NO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PI3K(p-PI3K)、PI3K、磷酸化Akt(p-Akt)、Akt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eNOS蛋白的表达位置。  结果  SAH后72 h,SA能够升高SAH后的神经功能水平,增加SAH后血管内径,降低血管壁厚度,SA降低SAH后Willis环血管上ET-1浓度并升高NO含量;SA能够升高p-PI3K/PI3K、p-Akt/Akt及eNOS蛋白的表达,该作用可以被PI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和eNOS的抑制剂L-NAME所抑制;免疫荧光染色发现,eNOS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   结论  SA能够通过PI3K/Akt/eNOS通路缓解SAH后CVS。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鼠动情周期内雌孕激素波动与皮层及海马 δ-亚基的突触外γ-氨基丁酸A型受体表达的相关性
    郑小敏 张庭元 卜超志 黄璐 周涛 叶扬 张怡璇 任勇威 江世文
    2021 (6):  839-844.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1.06.001
    摘要 ( )   PDF(8139KB) ( )  
    目的 探讨雌性小鼠动情周期不同阶段血清孕酮浓度与大脑皮质和海马中含δ-亚基的突触外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δGABAARs)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  动情间期和动情期成熟卵巢周期雌性小鼠(4~6周,n=12)血清雌激素和孕酮浓度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动情间期和动情期大脑皮层和海马中δGABAARs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结果  在动情间期,皮层和海马δGABAARs表达明显高于动情期,血清孕酮的浓度与δGABAARs的积分吸光度值成线性关系。   结论  动情期不同阶段孕酮的生理波动会影响δGABAA Rs在海马及皮层等特定脑区的表达,而海马神经元δGABAARs表达的差异会影响脑区神经元的兴奋度,从而可能影响雌性动物的行为特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芎嗪防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 与细胞凋亡的作用
    谢明 钟朕 欧阳训彦 郑延益 朱俊德
    2021 (6):  845-854.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1.06.002
    摘要 ( )   PDF(9805KB) ( )  
    目的  探讨川芎嗪(TMP)防治大鼠炎症反应与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18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CIRI)、尼莫地平组(N)和TMP组,TMP再分为低剂量组(L)、中剂量组(M)和高剂量组(H)3个亚组, CIRI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CIRI模型;TMP各组于术前30 min分别尾静脉注射5 mg/kg、10 mg/kg和30 mg/kg TMP进行干预,N组尾静脉注射尼莫地平(1 mg/kg), sham组和CIRI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各组SD大鼠于构建CIRI模型苏醒后立即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各组再灌注24 h进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尼氏(Nissl)染色检测顶叶皮质缺血半暗带形态变化;ELISA检测顶叶皮质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8的表达,TUNEL检测顶叶皮质中的神经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β-catenin的阳性细胞在顶叶皮质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顶叶皮质Bax和Bcl-2的表达。   结果  与sham组相比,CIRI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增高(P<0.01),HE与Nissl染色见神经细胞肿胀变性,部分呈空泡样改变,细胞核固缩深染,神经元数量减少(P<0.01),尼氏体数量显著减少(P<0.01);炎症因子IL-1β和IL-8的浓度显著上升(P<0.01),凋亡细胞与β-连环蛋白(β-catenin)阳性细胞及其平均吸光度值均显著增多、增高(P<0.01);Bcl-2蛋白表达下降,而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CIRI组比较,N组及TMP干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1),HE及Nissl染色发现大神经元水肿减轻,少许神经元被破坏,神经元数量增多(P<0.01),尼氏体数增多(P<0.01);炎症因子IL-1β和IL-8浓度显著下降(P<0.01),凋亡细胞与β-catenin阳性细胞及平均吸光度值均显著减少(P<0.01);Bcl-2蛋白表达增加,而Bax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与N组比较,随着TMP浓度的递增,神经功能、炎症反应与神经元病理变化呈现量效关系(P<0.05)。   结论  TMP干预处理后可以减轻大鼠CIRI后神经功能缺损、神经元受损、组织水肿、炎症因子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顶叶皮质区β-catenin蛋白表达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尔茨海默病合并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海马血管损伤与认知改变
    陈小平 邢彦伟 闫朝霞 常红叶 陈贝贝 范文娟
    2021 (6):  863-869.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1.06.004
    摘要 ( )   PDF(11491KB) ( )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对阿尔茨海默病(AD)脑血管发育的影响,及其对AD病理发生的影响机制。   方法  40只6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及同窝野生型小鼠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个月后,即各组小鼠12月龄时,连续4 d腹腔注射 1% 链脲佐菌素溶液,建立AD合并T2DM模型小鼠及单纯T2DM模型小鼠。设立4个组别:正常对照组、AD组、T2DM组、AD合并T2DM组,每组小鼠各10只。通过小鼠跳台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墨汁灌注观察小鼠海马区血管形态,油红O染色、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小鼠海马区各病理指标变化。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D合并T2DM模型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海马区血管变细、密度明显减低(P<0.05),脂质沉积增多并出现小血管渗漏,且其海马区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核因子(NF)-κB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增多(P<0.05)。   结论  T2DM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起负作用,通过促进AD病理变化加速AD模型小鼠脑血管病变,MMP-9的异常表达也可能是引起AD血管病变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CC950下调即早基因的表达缓解甲醛所致小鼠炎性痛
    李威 赵可心 周鑫 谢志艳 曾学晴 袁婧 钟小林 万炜 杨惠 曹文宇
    2021 (6):  870-874.  doi: 0.16098/j.issn.0529-1356.2021.06.005
    摘要 ( )   PDF(4413KB) ( )  
    目的  探讨MCC950对甲醛模型小鼠疼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  72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甲醛模型组(F组)、不同浓度梯度MCC950干预组(6.25 mg/kg MCC950+F、12.5 mg/kg MCC950+F、25 mg/kg MCC950+F、50 mg/kg MCC950+F)。以小鼠累计舔咬足时间评价自发痛行为;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小鼠脊髓即早基因,包括c-Fos、Arc、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mRNA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背角内c-Fos的表达。   结果  自发痛评分显示,与NS组相比,F组小鼠出现典型双相痛;与F组相比,12.5 mg/kg、25 mg/kg及50 mg/kg MCC950预处理均可显著缓解甲醛所致小鼠疼痛。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NS组相比, F组小鼠脊髓早期基因(c-Fos、Arc、Egr-1)的mRNA表达均上调,50 mg/kg MCC950预处理后,上述指标的mRNA表达均显著下调。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NS组相比,F组小鼠脊髓背角c-Fos表达明显增加,而用50 mg/kg MCC950预处理后,小鼠脊髓背角c-Fos表达下降。   结论  MCC950可有效缓解甲醛所致小鼠炎性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即早基因(c-Fos、Arc、Egr-1)的表达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小RNA-126靶向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刘鑫 霍世芳 马中岭 卢忠胜
    2021 (6):  875-881.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1.06.006
    摘要 ( )   PDF(4727KB) ( )  
    目的  探讨微小RNA-126(miR-126)靶向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方法  选择清洁级新生7日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HIE组(B组)、HIE+阴性对照组(C组)和HIE+miR-126过表达组(D组),每组18只。建立HIE模型后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组织含水量测定;采用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脑海马组织CA1区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大鼠脑组织miR-126和VEGF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海马组织CA1区VEGF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双荧光素酶靶标实验验证miR-126与VEGF基因的靶向关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脑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剪切Caspase-3(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A组大鼠无神经功能损伤,神经行为学评分为0分,脑组织无损伤;B组和C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分别为(2.50±0.55)分和(2.33±0.82)分,脑组织损伤明显;D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为(1.50±0.55)分,脑组织损伤有改善;与A组相比,B组、C组和D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P<0.05)及脑组织含水量(P<0.05)升高;与B组相比,D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P<0.05)及脑组织含水量(P<0.05)降低。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大鼠脑组织miR-126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脑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率及脑组织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B组相比,D组大鼠miR-126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脑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率及脑组织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miR-126和VEGF能够靶向结合。   结论  过表达miR-126后可降低脑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水平,改善HIE的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iR-126靶向抑制VEGF基因表达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量胰岛素对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新生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吴勇 陈健 陈爱鸾 李成洁 沈伯雄
    2021 (6):  882-888.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1.06.007
    摘要 ( )   PDF(4241KB) ( )  
    目的  探讨微量胰岛素对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60只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低剂量胰岛素预防组(LIP)、高剂量胰岛素预防组(HIP)和七氟醚模型组(MOD),其中预防组和模型组均采用七氟醚诱导构建大鼠认知功能障碍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定向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评价大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 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的凋亡情况;RT-PCR检测海马组织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真核细胞肽链延伸因子2(eEF-2) mRNA表达水平; 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突触素-Ⅰ(synapsin-Ⅰ)、钙调蛋白激酶Ⅱα(CaMKⅡα)、mTOR及eEF-2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胰岛素能够显著缩短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及游泳距离,提高穿越平台次数;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胰岛素预防组能够显著抑制大鼠脑神经细胞的凋亡,且高剂量胰岛素预防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RT-PCR 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TOR、eEF-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BDNF、PSD-95、synapsin-Ⅰ、CaMKⅡ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胰岛素预防给药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TOR、eEF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而BDNF、PSD-95、synapsin-Ⅰ、CaMKⅡ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量胰岛素可增加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海马组织中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降低其mTOR、eEF-2 mRNA表达水平,预防七氟醚诱导的大鼠认知功能的障碍,其机制可能与调节mTOR-eEF2途径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学胚胎学发育生物学
    Rho相关激酶抑制剂Y27632对小鼠腔前卵泡体外发育的作用
    张樱馨 俞晓丽 罗晓强 邱意开 裴秀英
    2021 (6):  979-985.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1.06.023
    摘要 ( )   PDF(15258KB) ( )  
    目的  探讨Rho相关激酶(ROCK)抑制剂Y27632在小鼠腔前卵泡体外发育中的作用。   方法  取出生12.5 d的小鼠卵巢,机械法收集单枚腔前卵泡,采用超低吸附96孔板模拟3D环境对其进行培养。设置对照组和含有Y27632的实验组,通过形态学观察、卵泡直径的变化、成熟卵泡的数量、成熟卵母细胞纺锤体的变化等来评估卵泡的整体发育情况。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颗粒细胞中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卵母细胞中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生长分化因子9(GDF9)等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ad、Bax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同时,用细胞存活染料检测卵泡发育过程中颗粒细胞的凋亡情况。   结果  ROCK抑制剂Y27632对卵泡直径增长和基本发育指标(存活数、成腔率和成熟率)无明显影响(P>0.05),但对照组卵母细胞成熟后纺锤体组装出现异常。培养8 d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颗粒细胞特异性基因FSHR上调;卵母细胞特异性基因BMP15和GDF9上调,而叉头框O3(FoxO3)下调;凋亡基因Bax、Bad和Caspase3表达下调,实验组卵泡内的颗粒细胞凋亡明显少于对照组。   结论  小鼠卵泡体外发育过程中,ROCK抑制剂Y27632能够抑制颗粒细胞的凋亡,防止卵母细胞纺锤体组装异常,进而提高卵泡体外发育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趋化因子-13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李永涛 姜杨 孙石柱 王璐璐 刘丹阳 刘娜 张晓东 沈雷
    2021 (6):  889-900.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1.06.008
    摘要 ( )   PDF(2544KB) ( )  
    目的  以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趋化因子-13(CXCL-13)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方法  在线数据库预测CXCL-13作用于BMSCs的靶点。Metascape数据库对靶点的基因本体论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进行富集分析。STRING 11.0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Cytoscape 3.8的cytoHubba 0.1插件筛选核心基因编码的蛋白质。BMSCs分为对照组、CXCL-13组和PI3K抑制剂组。分别以MTT、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细胞小室迁移实验检测各组BMSCs的吸光度(A)值、细胞凋亡率和细胞迁移数目情况;ELISA检测各组BMSCs上清液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BMSCs的Akt、磷酸化Akt(p-Akt)蛋白的表达。   结果  CXCL-13作用于BMSCs 21个靶点。与细胞增殖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包括干细胞增殖、调节内皮细胞增殖、正向调控平滑肌细胞增殖等32条;与细胞迁移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包括调节细胞迁移、阿米巴状细胞迁移、调节内皮细胞迁移等22条。KEGG通路包括癌症途径、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40条。核心蛋白包括肿瘤蛋白P53(T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90kD热休克蛋白αB1(HSP90AB1)、蛋白激酶Cα(PRKCA)、雌激素受体2(ESR2)及前列腺素E受体4(PTGER4)。与其他组相比,CXCL-13组BMSCs的吸光度(A)值和细胞迁移数目均显著增高(P<0.01,n=15),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n=15);PI3K抑制剂组BMSCs的A值、细胞凋亡率和细胞迁移数目与CXCL-13组相比均呈相反变化(P<0.01,n=15)。相对于对照组,CXCL-13组BMSCs的EGF和VEGF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1,n=15),Akt和p-Akt相对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n=9);而PI3K抑制剂组EGF和VEGF蛋白含量、Akt和p-Akt相对表达呈相反变化。 
      结论  CXCL-13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BMSCs旁分泌EGF和VEGF蛋白,提高BMSCs增殖和迁移,抑制BMSCs凋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下丘脑弓状核KNDy神经元参与围绝经期潮热发生的机制
    孙艳荣 戴立新 王文娟 王珂 秦丽华
    2021 (6):  992-998.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1.06.025
    摘要 ( )   PDF(1114KB) ( )  
    潮热是围绝经期女性最常见的特异性症状,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由于潮热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现有的雌激素替代疗法存在诸多局限和禁忌,故探讨潮热的发病机制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尤为迫切和重要。近年研究提示,围绝经期雌激素降低时下丘脑弓状核(ARC)中KNDy神经元异常是引起潮热的关键因素。部分学者认为,ARC中KNDy神经元通过调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其下游促黄体生成素的脉冲释放参与潮热的发生;而另有学者认为,ARC中KNDy神经元通过调控下丘脑视前区的正中视前核在潮热发生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我们就上述两种关于ARC KNDy神经元与潮热发生之间的关系及其参与潮热的可能机制进行总结和概括,为探寻诊治围绝经期潮热的新靶点和新方法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类学
    颈围预测成人肥胖的可行性分析
    宋晴阳 李翀 郑连斌 宇克莉 李珊 古丽
    2021 (6):  986-991.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1.06.024
    摘要 ( )   PDF(889KB) ( )  
    目的  通过对颈围与肥胖关系的分析,探讨颈围对肥胖预测的可行性,进而为早期预防肥胖及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临高人、黎族、羌族、白马人4个族群共1859名成人(男性911名,女性948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其颈围与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率、内脏脂肪等级、腰围、腰臀比、身体肥胖指数 6项国内外公认的肥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u 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和 Kappa 一致性检验。    结果  颈围与其他几种肥胖指标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与身体肥胖指数和腰臀比相关性最小,与腰围、内脏脂肪等级、体脂率相关性较大,与BMI相关性最大。不同肥胖指标判断的肥胖组颈围均值都大于正常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和 Kappa 一致性检验表明,颈围与各项肥胖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且颈围与BMI和腰围在判断肥胖时一致性最好。    结论  当男性颈围值>临界切点值364.5时,女性颈围值>319.5时,可预测为BMI值达到超重或肥胖;而男性颈围值>370.5,女性颈围值>319.5时,可以预测腰围超标,中心性肥胖的危险性增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生物学
    长链非编码RNA SPATA31D5P吸附微小RNA-320a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危敏 余海浪 王涵多 郜蕊 雷洁
    2021 (6):  925-932.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1.06.014
    摘要 ( )   PDF(6004KB) ( )  
    目的  乳腺癌(BC)中存在多种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异常表达,并且与生存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lncRNA SPATA31D5P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通过吸附miR-320a影响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   方法  收集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各30例,采用Real-time PCR检测SPATA31D5P在乳腺癌组织及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选择乳腺癌MDA-MB-231细胞转染针对SPATA31D5P siRNA干扰载体,采用CCK-8法、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法、Transwell小室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测定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的改变。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可与SPATA31D5P互补结合的miRNAs, Realtime PCR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SPATA31D5P对miR-320a的调控作用。   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SPATA31D5P水平显著高于邻近正常乳腺组织,各乳腺癌细胞系中SPATA31D5P表达都高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 A。siRNA干扰组的SPATA31D5P水平为 0.288±0.052,低于空白对照组的1.114±0.096和阴性对照(NC)组的1.079±0.128 (P<0.01)。与NC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干扰组MDA-MB-231细胞的增殖活力明显下降并出现G1期阻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干扰组的划痕愈合率和穿膜细胞数目分别为(14.36 ± 1.75)%和(26 ± 1.52)个,低于NC组的(52.25 ± 1.87)% 和(67.33 ± 2.91)个 (P<0. 01)。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SPATA31D5P能够直接调控miR-320a的表达及荧光素酶活性。   结论  SPATA31D5P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干扰其表达能有效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miR-320a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解剖学
    基于磁共振影像组学特征分类胶质瘤和单发性脑转移瘤
    陈嘉懿 王宝 刘英超 史勇红 宋志坚
    2021 (6):  933-939.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1.06.015
    摘要 ( )   PDF(3371KB) ( )  
    目的  应用临床常规3T磁共振T1、T2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成像分析胶质瘤和单发性脑转移瘤的影像组学特征差异,探讨肿瘤区域不同方向以不同角度构建的纹理特征对区别两种肿瘤的意义,寻找一种可行的胶质瘤和单发性脑转移瘤高精度分类方法。   方法  43例胶质瘤患者和年龄、性别匹配的45例单发性脑转移瘤患者,从肿瘤区域轴状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方向的每1层构建不同角度的影像组学灰度共生矩阵,计算相应的纹理空间关系特征(包括对比度、相关性、能量和同质性);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选择特征并降低冗余;所选特征经SVM线性核分类器分类,实现两种肿瘤的诊断。   结果  在分类胶质瘤和单发性脑转移瘤时,多模态多方向组合特征的精确性、召回率、F1分值和准确性分别是0.8857、0.9114、0.8944和0.8922;该组合特征在SVM线性核分类器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602;并将45例单发性脑转移瘤患者中的40例正确分类;43例胶质瘤患者中的39例正确分类。   结论  肿瘤区域的多模态多方向组合特征经SVM线性核分类器分类,可以鉴别胶质瘤和单发性脑转移瘤,这可作为第2意见,有效协助医生做出诊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镜经翼突及上颌窦前壁上咽旁间隙的解剖
    刘全 刘娟 王欢 张焕康 孙希才 余洪猛
    2021 (6):  940-944.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1.06.016
    摘要 ( )   PDF(10236KB) ( )  
    目的  研究内镜下经翼突联合上颌窦前壁上咽旁间隙的解剖,为临床上内镜经鼻处理上咽旁间隙的病变提供解剖学标志。   方法  在新鲜头颅标本上进行内镜经翼突联合上颌窦前壁入路暴露上咽旁间隙,测量翼内板、翼外板与茎突之间的距离;测量蝶骨棘、翼外板与颈动脉管入口之间的距离。   结果  共完成10例(20侧)新鲜头颅标本的内镜下上咽旁间隙的解剖,翼内板与茎突之间的距离为(28.1±3.3)mm, 翼外板后缘距离茎突的距离为(18.9±4.9)mm;翼外板与蝶骨大翼交界处距离颈内动脉管入口的距离为(14.1±3.7)mm,蝶骨棘位于颈动脉入口的前方为(6.7±1.5)mm。咽颅底筋膜、腭帆张肌和翼内肌是上咽旁间隙重要的软组织标志。   结论  内镜下经翼突联合上颌窦前壁入路处理上咽旁间隙病变中,可使用骨性标志翼外板根部和蝶骨棘协助定位颈动脉管外口,从而有助于咽旁段颈内动脉的定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发性泪囊炎鼻腔泪囊解剖学特点及其在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联合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
    张守凯 刘勤 梁丹茹 郭玉芬
    2021 (6):  945-949.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1.06.017
    摘要 ( )   PDF(4860KB) ( )  
    目的  内镜下观察鼻腔泪囊的解剖结构,采用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支架植入方式治疗慢性复发性泪囊炎,并观察其疗效。   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已行传统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再次复发的慢性泪囊炎患者30例,共计30只眼,予以再次行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术中联合支架植入术,术后3个月拔出泪道支架,观察患者术后流泪症状,冲洗泪道判断泪道阻塞情况,随访期为12个月。   结果  随访至12个月时,30例患者14只眼无诉流泪,溢泪,冲洗泪道通畅,鼻内镜下观察见造瘘口通畅,造瘘口无明显缩小;30例12只眼无诉流泪,溢泪,冲洗泪道通畅,但可见造瘘口缩小;4只眼可见造瘘口旁肉芽增生,再次堵塞造瘘口,治疗整体有效率为87%。   结论  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支架植入是治疗慢性复发性泪囊炎一种有效方法,临床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寰枕关节周围韧带的显微断层解剖
    刘强 储璇 梁亮 徐胜春
    2021 (6):  950-953.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1.06.018
    摘要 ( )   PDF(13037KB) ( )  
    目的:揭示寰枕区的显微断层解剖结构,为临床手术提供准确的解剖学数据。方法:选取8具尸体头颅标本制作颅底组织块,并将这些组织块进行塑化,然后切成连续的切片。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齿突尖主要为骨密质,齿突中下部主要为骨松质。齿突尖韧带是连接齿突尖与枕骨大孔前缘的细小索状纤维束。覆膜是坚韧的薄膜,从枕骨斜坡下降,在十字韧带的上下纵束之后,与枢椎联系紧密。硬脊膜前方为覆膜,后方为蛛网膜。硬脊膜从斜坡开始与覆膜汇合,并向下移行至枕骨大孔前缘最下方的位置分开然后各自继续向下走行,在齿突的位置和覆膜再次汇合,向下走行至枢椎椎体后分离。在齿突尖水平的位置覆膜与前方的后纵韧带汇合。结论:Barkow韧带可能并不存在,临床手术中不能将其作为识别标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新鲜标本喙锁韧带的解剖学形态测量及临床意义
    张磊 唐小高 金玉峰 张华强 周鑫 喻林 汪国友 扶世杰
    2021 (6):  954-959.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1.06.019
    摘要 ( )   PDF(2142KB) ( )  
    目的  基于新鲜尸体标本对喙锁韧带进行解剖学测量,为临床中喙锁韧带解剖重建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选取52例肩锁关节标本(新鲜尸体),通过对肩锁关节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喙锁韧带结构的解剖特点,分别测量锥状韧带的最大长度(QR)、斜方韧带的最大长度(ST)、锥状韧带喙突止点到喙突尖的距离(RV)、斜方韧带喙突止点到喙突尖的距离(TV)、锥状韧带锁骨止点到肩锁关节的距离(QU)、斜方韧带锁骨止点到肩锁关节的距离(SU)、锁骨上平面到喙突下平面的距离(WX),并计算斜方韧带锁骨止点的平均直径(a-)、锥状韧带锁骨止点的平均直径(b-)、斜方韧带喙突止点的平均直径(c-)以及锥状韧带喙突止点的平均直径(d-)等数据,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左侧和右侧斜方韧带锁骨止点的最小直径、斜方韧带喙突止点的最小直径在左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喙锁韧带的喙突与锁骨止点的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在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和右侧锥状韧带的最大长度(14.19±2.43、15.87±2.99)mm,锥状韧带喙突止点到喙突尖的距离(36.66±4.25、33.61±3.45)mm,锥状韧带锁骨止点的平均直径(11.95±1.43、11.23±1.12)mm和锥状韧带喙突止点的平均直径(9.20±1.60、7.90±0.76)mm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喙锁韧带的其他解剖形态在左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喙锁韧带的解剖形态在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本研究对喙锁韧带相关解剖学形态进行了全面的测量,为涉及喙锁韧带损伤的肩锁关节疾病提供了相关解剖学数据,有利于术者在肩锁关节脱位手术中尽可能地完成喙锁韧带的解剖学重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附睾管三维重建及解剖
    马玉波 陈娟 翟晓强 张同殿 种铁 王子明 赵军
    2021 (6):  960-965.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1.06.020
    摘要 ( )   PDF(8298KB) ( )  
    目的  以人附睾组织为研究对象,进行附睾管三维重建,明确附睾管解剖学及组织学特点。   方法  对1例人附睾连续组织切片,LeicaAperio AT2数字扫描,Photoshop CC 2018配准,VGStudio MAX V3.0三维立体合成,Materialise Magics V22.0后期修饰。另1例用于电子显微镜观察。结合切片及三维重建,分析附睾管的组织学特点。   结果  获得7 μm厚的横断面人附睾石蜡切片4331张,矢状面切片543张;人附睾管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分布,附睾头、体和尾部可分别划分为7个、9个和4个亚区,亚区间有组织间隔;不同亚区内附睾管排列无序,但附睾管管径及其上皮结构存在差异,且体、尾部各亚区间为单根附睾管连接。   结论  利用连续组织切片的方法能成功三维重建人附睾管。揭示人附睾管具有明显的空间区域性,不同亚区组织存在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局部欧拉角的下肢关节运动仿真模拟
    季达峰 吴辉群 吕广明
    2021 (6):  972-978.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1.06.022
    摘要 ( )   PDF(2372KB) ( )  
    目的  探讨局部欧拉角在下肢关节运动仿真模拟中的参数及效果。   方法  下肢CT数据1套,分割并重建出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及足骨。将重建骨骼导入3DSMax中进行平滑、优化、轴转置等处理。将处理好的模型导入Unity3D中,结合局部欧拉角对髋、膝、踝和跖趾关节进行仿真模拟,对脚本进行测试并对相关参数进行调整。发布调整后的文件形成可执行文件。   结果  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跖趾关节运动符合实际情况并且不超出真实运动的范围(髋关节屈伸-170°~170°,展收-30°~80°,旋内外-40°~60°,膝关节屈伸0°~140°,踝关节屈伸-60°~55°,内外翻-30°~20°,跖趾关节屈伸-40~30度)。   结论  Unity3D中局部欧拉角及“父子关系”继承可适应下肢关节真实运动幅度和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内镜精准评估肿瘤起源及组织学特征可提高食管平滑肌瘤的手术疗效
    谭学明 赵冉 孙永珍 高晓炎 招鹏 王燕 朱敏 李卫东
    2021 (6):  966-971.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1.06.021
    摘要 ( )   PDF(8213KB) ( )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评估肿瘤起源及组织学特征能否提高内镜下切除食管平滑肌瘤的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6月因食管黏膜下肿瘤于消化内科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8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接受术前超声内镜检查评估后进行内镜下切除。统计患者的肿瘤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长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术前超声内镜提示,平滑肌瘤起源于黏膜肌层39例,固有肌层19例。瘤体平均直径1.50(0.2~6.5)cm,其中20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32例行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6例行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总体完整切除率为96.6%。平均手术时间为38.29(15~100)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5%(9/58),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在39例黏膜肌层起源平滑肌瘤中,20例行EMR,19例行ESE,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及并发症发生上差异不显著,但EMR组的手术时间及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明显更短(P<0.05)。在19例固有肌层起源平滑肌瘤中,13例行ESE,6例行STER,两组患者在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上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术前超声内镜精准评估肿瘤起源及组织学特征可提高食管平滑肌瘤手术疗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再生与细胞周期调控
    大鼠肝再生启动阶段肝细胞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 mRNA、微小RNA-144-3p和3种环状RNA的表达和作用
    臧夏炎 王子慧 李亚霏 郭建林 靳伟 常翠芳 徐存拴
    2021 (6):  901-908.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1.06.009
    摘要 ( )   PDF(1190KB) ( )  
    目的  了解大鼠肝再生启动阶段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 mRNA、微小RNA(miR)-144-3p、rno-LOC100365958_0001、rnoUsp3_0010和rno-AC241873_0010调节肝细胞处于G0期还是G1期的途径和方法。   方法  按Higgins等方法制备大鼠2/3肝切除(PH)模型,按Smedsrod等方法分离肝细胞,用大规模定量分析技术检测大鼠肝再生中肝细胞竞争性内源RNA(ceRNA)表达的变化,用Cytoscape 3.2软件构建ceRNA的相互作用网络,用ceRNA综合分析等方法解析它们表达的相关性和作用相关性。   结果  PH后0 h和 6 h时, CEBPα mRNA的比值为4.88±0.78和1.12±0.27,miR-144-3p为1.30±0.11和2.97±0.81,rno-LOC100365958_0001为6.99±0.55和0.16±0.05,rno-Usp3_0010为8.48±0.67和0.13±0.01,rno-AC241873_0010为11.85±0.93和0.09±0.02。CEBPα促进的G0期相关基因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相关蛋白2(CDK2AP2)为2.55±0.42和0.74±0.11,G0/G1开关2(G0S2)为3.85±0.23和0.64±0.08,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为2.57±0.13和1.32±0.13,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2(TGFBR2)为2.77±0.20和0.79±0.13,抑制的G0期相关基因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酸酶抑制剂1a(CDKN1a)为0.39±0.07和0.93±0.15。CEBPα促进的G1期相关基因细胞周期蛋白G2(CCNG2)为1.19±0.09和0.25±0.06,抑制的G1期相关基因ETS变异转录因子6(ETV6)为0.77±0.05和2.22±0.68,血红蛋白加氧酶1(HMOX1)为1.05±0.21和4.57±0.88,MAPK14为1.01±0.15和2.01±0.32,STAT3为0.74±0.15和2.88±0.24,肿瘤坏死因子(TNF)为0.80±0.14和2.29±0.51。   结论  PH后0 h时,CEBPα mRNA上调,有利于CEBPα促进的G0期相关基因表达和肝细胞处于G0期。相反,PH后6 h时,rno-LOC100365958_0001、rno-Usp3_0010、rno-AC241873_0010和miR-144-3p的相互作用加强了后者对CEBPα mRNA的抑制,不利于CEBPα形成,有利于CEBPα抑制的G1期相关基因表达和肝细胞处于G1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鼠肝再生终止阶段肝细胞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 mRNA、微小RNA-144-3p和3种环状RNA的表达和作用
    臧夏炎 王子慧 高寒 郭建林 靳伟 常翠芳 徐存拴
    2021 (6):  909-912.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1.06.010
    摘要 ( )   PDF  
    目的 了解大鼠肝再生终止阶段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mRNA、miR-144-3p、rno-LOC100365958_0001、rno-Usp3_0010和rno-AC241873_0010调节肝细胞进入G1期的途径和方法。   方法  按Higgins等方法制备大鼠2/3肝切除(PH)模型,按Smedsrod等方法分离肝细胞,用大规模定量分析技术检测大鼠肝再生中肝细胞竞争性内源RNA(ceRNA)表达的变化,用Cytoscape 3.2软件构建ceRNA的相互作用网络,用ceRNA综合分析等方法解析它们表达的相关性和作用相关性。   结果  PH后6 h和72 h时,CEBPα mRNA的比值为1.12±0.27和2.52±0.15,miR-144-3p为2.97±0.81和0.99±0.36,rno-LOC100365958_0001为0.16±0.05和6.78±0.62,rno-Usp3_0010为0.13±0.01和7.61±0.69,rno-AC241873_0010为0.09±0.02和7.53±0.69。CEBPα促进的G1期相关基因细胞周期蛋白G2(CCNG2)为0.25±0.06和1.10±0.22,抑制的G1期相关基因ETS变异转录因子6(ETV6)为2.22±0.68和0.99±0.27,MAPK14为2.01±0.32和0.85±0.11,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为2.88±0.24和1.08±0.07,肿瘤坏死因子(TNF)为2.29±0.51和0.86±0.51。CEBPα促进的G0期相关基因G0/G2期开关2(G0S2)为0.64±0.08和4.71±0.91,磷脂酶A2-IVA(PLA2G4A)为0.42±0.13和2.83±0.62。   结论  PH后6 h时,rno-LOC100365958_0001、rno-Usp3_0010、rno-AC241873_0010和miR-144-3p的相互作用加强了后者对CEBPα mRNA的抑制,不利于CEBPα形成,有利于CEBPα抑制的G1期相关基因表达和肝细胞处于G1期。相反,PH后72 h时,CEBPα mRNA上调,有利于CEBPα促进G0期相关基因表达和肝细胞处于G0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鼠肝再生启动阶段肝细胞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 mRNA、微小RNA-369-3p和rno-Rmdn2_0006的表达和作用
    白格 王子慧 宋亚萍 臧夏炎 李亚霏 叶丙雨 赵志虎 徐存拴
    2021 (6):  913-916.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1.06.011
    摘要 ( )   PDF(847KB) ( )  
    目的  了解大鼠肝再生启动阶段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mRNA、miR-369-3p和rno-Rmdn2_0006调节肝细胞处于G0期还是G1期的途径和方法。   方法  按Higgins等方法制备大鼠2/3肝切除(PH)模型,按Smedsrod等方法分离肝细胞,用大规模定量分析技术检测大鼠肝再生中肝细胞竞争性内源RNA(ceRNA)表达的变化,用Cytoscape 3.2软件构建ceRNA的相互作用网络,用ceRNA综合分析等方法解析它们表达的相关性和作用相关性。   结果  PH后0 h和 6 h时,CEBPβ mRNA的比值为1.11±0.11和2.57±0.10,miR-136-3p为0.70±0.22和0.28±0.03,rno-Rmdn2_0006为1.26±0.34和2.62±0.70。CEBPβ促进的G0期相关基因生长停滞和DNA损伤诱导型β(GADD45β)为0.12±0.09和2.50±0.44,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CDKN1A)为0.39±0.07和0.93±0.15,抑制的G0期相关基因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相关蛋白2(CDK2AP2)为2.55±0.42和0.74±0.11,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为2.57±0.13和1.32±0.13。CEBPβ促进的G1期相关基因ETS变异转录因子6(ETV6)为0.77±0.05和2.22±0.68,血红蛋白加氧酶1(HMOX1)为1.05±0.21和4.57±0.8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为1.01±0.15和2.01±0.32,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为1.03±0.07和2.50±0.19,抑制的G1期相关基因红细胞衍生核因子2样蛋白2(NFE2L2)为0.66±0.09和0.35±0.05。   结论  PH后0 h时,CEBPβ mRNA未上调,有利于CEBPβ抑制的G0期相关基因表达和肝细胞处于G0期。相反,PH后6 h 时,rno-Rmdn2_0006和miR-369-3p通过相互作用解除了后者对CEBPβ mRNA的抑制,有利于CEBPβ形成,有利于CEBPβ促进的G1期相关基因表达和肝细胞处于G1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鼠肝再生启动阶段肝细胞CCAAT 增强子结合蛋白δ mRNA、微小RNA-3553和rno-Acad8_0002的表达和作用
    李亚霏 王子慧 臧夏炎 靳伟 常翠芳 郭建林 徐存拴
    2021 (6):  917-920.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1.06.012
    摘要 ( )   PDF(826KB) ( )  
    目的  了解大鼠肝再生启动阶段CCAAT 增强子结合蛋白 δ(CEBPδ)mRNA、miR3553和rno-Acad8_0002调节肝细胞处于G0期还是G1期的途径和方法。   方法  按Higgins等方法制备大鼠2/3肝切除(PH)模型,按Smedsrod等方法分离肝细胞,用大规模定量分析技术检测大鼠肝再生中肝细胞竞争性内源RNA(ceRNA)表达的变化,用Cytoscape 3.2软件构建ceRNA的相互作用网络,用ceRNA综合分析等方法解析它们表达和作用的相关性。   结果  PH后0 h和 6 h时,CEBPδ mRNA的比0.40±0.08和2.15±0.24,miR-3553为2.53±0.47和1.17±0.31,rno-Acad8_0002为1.24±0.04和2.66±0.54。CEBPδ抑制的G0期相关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2(TGFBR2)为2.77±0.20和0.79±0.13,磷脂酶A2-IVA(PLA2G4A)为2.56±0.76和0.42±0.13。CEBPδ促进的G1期相关基因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受体(PLAUR)为0.27±0.08和2.62±0.3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为1.01±0.15和2.01±0.32,ETS变异转录因子6(ETV6)为0.77±0.05和2.22±0.68,血红蛋白加氧酶1(HMOX1)为1.05±0.21和4.57±0.88。   结论  PH后0 h时,CEBPδ mRNA下调,有利于CEBPδ抑制的G0期相关基因表达和肝细胞处于G0期。相反,PH后6 h时,rno-Acad8_0002和miR-3553的相互作用解除了后者对CEBPδ mRNA的抑制,有利于CEBPδ形成,有利于CEBPδ促进的G1期相关基因表达和肝细胞处于G1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鼠肝再生启动阶段肝细胞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ζ mRNA、微小RNA-136-3p和4种环状RNA的表达和作用
    高寒 王子慧 臧夏炎 靳伟 常翠芳 郭建林 徐存拴
    2021 (6):  921-624.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1.06.013
    摘要 ( )   PDF(835KB) ( )  
    目的  了解大鼠肝再生启动阶段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ζ(CEBPζ)mRNA、miR136-3p、rno-Got1_0001、rno-Crebrf_0009、rno-Slc38a9_0001和rno-LOC100362999_0001调节肝细胞处于G0期还是G1期的途径和方法。   方法  按Higgins等方法制备大鼠2/3肝切除(PH)模型,按Smedsrod等方法分离肝细胞,用大规模定量分析技术检测大鼠肝再生中肝细胞的ceRNA表达变化,用Cytoscape 3.2软件构建竞争性内源RNA(ceRNA)的相互作用网络,用ceRNA综合分析等方法解析它们表达的相关性和作用相关性。   结果  PH后0 h和 6 h时,CEBPζ mRNA的比值为0.97±0.15和2.56±0.12,miR-136-3p为1.05±0.32和0.38±0.04,rno-Got1_0001为0.33±0.03和4.35±0.78,rno-Crebrf_0009为1.17±0.32和2.99±0.28,rno-Slc38a9_0001为0.67±0.08和2.64±0.29,rno-LOC100362999_0001为 0.25±0.02 和0.92±0.22。CEBPζ抑制的G0期相关基因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相关蛋白2(CDK2AP2)为2.55±0.42和0.74±0.11,myb1膜运输蛋白的靶标(TOM1)为2.80±0.91和1.40±0.36,含缬草肽蛋白质(VCP)为2.63±0.17和1.10±0.10。CEBPζ促进的G1期相关基因cAMP响应元件结合蛋白3样4(CREB3L4)为1.13±0.63和2.00±0.81,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为1.03±0.07和2.50±0.19。   结论  PH后0 h时,CEBPζ mRNA未上调,有利于CEBPζ抑制G0期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肝细胞处于G0期。相反,PH后6 h 时,rno-Got1_0001、rno-Crebrf_0009、rno-Slc38a9_0001、rno-LOC100362999_0001和miR-136-3p的相互作用解除了后者对CEBPζ mRNA的抑制,有利于CEBPζ的形成,有利于CEBPζ促进G1期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肝细胞处于G1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