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肿瘤生物学
    三叶因子3/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核因子-κB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TPC-1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
    郭梦姚 孙琳 林旭 张文静 张静 吴靖芳 薛刚
    2020 (4):  528-535.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0.04.009
    摘要 ( )   PDF(2832KB) ( )  
    目的 探讨三叶因子3(TFF3)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TPC-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方法 构建TFF3基因过表达和敲低表达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包装293T细胞,产生慢病毒颗粒,病毒液转染TPC-1细胞,构建稳定增强TFF3表达的TFF3-TPC-1细胞系以及增强对照组细胞系ConTFF3-TPC-1;构建抑制TFF3表达的shRNA-TFF3-TPC-1细胞系以及沉默对照组细胞系shCon-TPC-1;利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与Real-time PCR验证TFF3过表达和沉默效率;生长曲线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4组细胞增殖状况;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核因子-κB (NF-κB)通路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1. 成功构建TFF3过表达和抑制表达稳转细胞系TFF3-TPC-1及细胞系shRNA-TFF3-TPC-1;2. TFF3-TPC-1细胞增殖能力和集落形成能力明显高于ConTFF3-TPC-1组(P<0.05或 P<0.01),shRNA-TFF3-TPC-1细胞增殖能力和集落形成能力明显低于shCon-TPC-1组(P<0.01);3. TFF3-TPC-1细胞凋亡率低于ConTFF3-TPC-1(0.75%±0.08% vs 5.62%±0.3%,P<0.01),shRNA-TFF3-TPC-1凋亡率高于shCon TPC-1(22.2%±1.2 % vs 5.34%±0.4%,P<0.01); 4. 沉默TFF3基因后,Bax、细胞色素C(Cyt-C)、cleaved-Caspase-9、cleaved-Caspase-3表达升高,Bcl-2、通路蛋白Akt、p-Akt、NF-κB-P65表达降低(P<0.05或 P<0.01)。 结论 TFF3可能通过影响PI3K/Akt/NF-κB信号通路调节TPC-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载和厚朴酚玉米蛋白纳米递药系统的制备及体外的抗乳腺癌活性
    刘丹 王婧 王良 彭瑶
    2020 (4):  536-542.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0.04.010
    摘要 ( )   PDF(6966KB) ( )  
    目的 制备低生物毒性载和厚朴酚(HNK)的玉米蛋白(zein)纳米递药系统(Zein-HNK),探讨该系统对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的抑制作用。 方法 抗溶剂法制备Zein-HNK纳米递药系统。考察其粒径、分散度、形貌特征、包封率及体外释放行为。评价该系统对MDA-MB-231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结果 Zein-HNK纳米递药系统粒径为(83.75±2.95)nm;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为0.132±0.015;对HNK的包封率为(93.04±1.86)%。体外释放实验24 h释放率: Zein-HNK组为(69.10±1.88)%;阳性对照游离-HNK(Free-HNK)组为(88.90%±2.58)%。细胞毒评价:MDA-MB-231细胞阳性对照Free-HNK组MDA-MB-231细胞IC50为(5.02±0.29)mg/L,MCF-7细胞半抑制浓度(IC50)为(4.72±0.22)mg/L;Zein-HNK组MDA-MB-231细胞IC50为(9.92±1.02)mg/L,MCF-7细胞IC50为(9.35±0.30)mg/L。凋亡率:阴性对照control组(8.73±0.64)%;Zein-HNK组(15.05±0.85)%;阳性对照Free-HNK组(28.54±1.48)%(P<0.05);迁移指数:control组0.67±0.04;ZeinHNK组0.55±0.03;Free-HNK组0.36±0.03(P<0.05);侵袭相对数:control组0.66±0.03,Zein-HNK组0.44±0.01和Free-HNK组0.35±0.03(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Zein-HNK通过降低Bcl-2的表达和增加Bax的表达来诱导细胞凋亡。 结论 Zein-HNK纳米递药系统可有效降低HNK的毒副作用,通过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同时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达到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活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蝙蝠葛碱抑制人胰腺癌SW1900细胞系增殖及诱导其凋亡
    张珦 范竞 章宜芬 李惠 李长印
    2020 (4):  543-547.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0.04.011
    摘要 ( )   PDF(1490KB) ( )  
    目的 探讨蝙蝠葛碱对人胰腺癌SW1900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用不同浓度蝙蝠葛碱处理细胞系SW1900,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测定细胞凋亡率。Real-time PCR和免疫印迹法分析蝙蝠葛碱处理SW1900细胞中凋亡蛋白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的表达水平。 结果 MTT实验显示,蝙蝠葛碱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SW1900细胞活力,F=783.7,P<0.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经0、6、12 mg/L蝙蝠葛碱处理的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34±1.30)%、(14.94±1.94)%和(22.68±3.61)%,3组间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52,P<0.001,蝙蝠葛碱呈剂量依赖性促进细胞凋亡。Real-time PCR实验结果显示,蝙蝠葛碱可剂量依赖性下调PI3K、Akt、Bcl-2的基因表达(PI3K mRNA,F=101,P=0.01;Akt mRNA,F=1666,P<0.01;Bcl-2 mRNA,F=753,P<0.001)。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蝙蝠葛碱呈剂量依赖性地下调PI3K、Akt和Bcl-2的蛋白表达。 结论 蝙蝠葛碱对人胰腺癌SW1900细胞具有抑制其增殖和诱导其凋亡等作用,可能通过PI3K/Akt通路下调Bcl-2的表达诱导SW1900细胞凋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3限制性表位肽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体外免疫应答
    陈红莲 时冉冉 张丽 刘辉 马永超
    2020 (4):  548-552.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0.04.012
    摘要 ( )   PDF(4477KB) ( )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3(IGF2BP3)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诱导的CTL对肺癌细胞的作用。 方法 使用软件NetCTL 1.2、SYFPEITHI和IEDB预测选取IGF2BP3的人类白细胞抗原A2(HLA-A2)限制性表位肽。T2A2与表位肽的亲和力实验检测候选表位与T2A2细胞表面HLA-A2分子的结合能力,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实验检测候选表位肽诱导CTL分泌γ干扰素(IFN-γ)的能力,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荧光染色检测细胞诱导CTL的能力。 结果 P143、P199、P280、P409、P515具有较好的结合力。表位肽P409、P515诱导的CTL具有较好的分泌IFN-γ的能力,并且对靶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结论 P409、P515有望用于肿瘤的过继免疫治疗,可以成为抗肿瘤多肽免疫治疗疫苗的候选表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R-145-5p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与多药耐药的关系
    袁亚男 杜梦楠 严晓丽 黄艳洁 郑纪宁
    2020 (4):  553-556.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0.04.013
    摘要 ( )   PDF(3209KB) ( )  
    目的 探讨大肠癌中miR-145-5p和多药耐药基因(MDR1)蛋白P-糖蛋白(P-gp)的表达及两者的关系。 方法 分别在组织、细胞水平采用SP法、Real-time 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50例大肠癌 (CRC)患者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患者中P-gp的表达,miR-145-5p的表达变化对MDR1 mRNA及P-gp的影响及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miR-145-5p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MDR1 mRNA及P-gp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r=-0.403,P<0.01)。大肠癌细胞(HCT-15)中miR-145-5p 能够抑制MDR1 mRNA及P-gp的表达(P<0.05)。  结论 MiR-145-5p对大肠癌多药耐药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多药耐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解剖学
    微CT构建人手舟骨骨内血管高精度三维模型
    沈重成 王鼎予 方璇 刘怀存 江东 余家阔 张卫光
    2020 (4):  557-560.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0.04.014
    摘要 ( )   PDF(4166KB) ( )  
    目的 通过微CT (micro CT)扫描重建获得手舟骨内血管高精度模型,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参考。  方法 选取3个新鲜上肢,从肱动脉插管并灌注铅丹造影剂,灌注结束24 h后解剖手舟骨。用micro CT扫描,构建手舟骨血管三维模型以观察手舟骨的骨内及骨外血管分布。  结果 手舟骨表面存在一个连续的“Ⅴ”型血管区,自掌侧桡腕关节远端的韧带附着区到达手舟骨腰部桡侧,进一步折返沿背侧嵴向近端尺侧延伸。手舟骨桡侧腰部的“Ⅴ”型折返点和背侧血管较为密集。手舟骨桡侧远端结节内的骨内血管较为丰富,有3~5支骨内主干血管,来自于桡侧腰部和结节周围的骨外血管。而手舟骨近端尺侧的骨内血管只有1~2支主干血管,且行程较长。舟月骨间韧带内的血管没有发出骨内分支。  结论 手舟骨表面存在一个连续的“Ⅴ”型的血管区。手舟骨桡侧腰部的“Ⅴ”型折返点和背侧血管较为密集,其骨内分支是手舟骨的主要供血来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防腐标本的胫腓连结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
    杨晋 王萍 张磊 程翰文 罗蓓 王俊秋 奉琦 贾文利
    2020 (4):  561-565.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0.04.015
    摘要 ( )   PDF(2782KB) ( )  
    目的 基于防腐标本胫腓连结的解剖特点,探讨胫腓连结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西南医科大学的51份胫腓连结防腐标本,通过对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其结构解剖特点,并测量胫腓连结相关几何数据。  结果 分别测量胫腓前、后、下横韧带的几何数据,用均值±标准差描述,包括:胫腓前韧带近端长度、远端长度、宽度分别为(8.53±0.69、19.06±1.34、15.99±1.44)mm;胫腓后韧带近端长度、远端长度、宽度分别为(9.34±0.63、16.92±1.76、14.36±0.89)mm;胫腓横韧带近端长度、远端长度、宽度分别为(18.42±2.48、21.93±2.59、4.56±0.17)mm;胫腓前韧带与冠状面夹角、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20.49±4.86、42.20±3.42)°;胫腓后韧带与冠状面夹角、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13.2±2.06、40.92±3.13)°;胫腓横韧带与冠状面夹角、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13.45±1.57、32.73±3.70)°;数据分析显示,胫腓前、后、横韧带在男女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而在左右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胫腓连结对踝关节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其解剖结构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载距突置钉安全区域的解剖学特征
    廖立青 陈尘 武凯 李义凯
    2020 (4):  566-569.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0.04.016
    摘要 ( )   PDF(3102KB) ( )  
    目的 探讨载距内侧面的安全置钉区域。 方法 在589例成人干燥跟骨骨性标本中,仔细观察载距突的解剖学特点,测量相关的解剖学参数。 结果 B型关节面最多见,占77.92%,A型关节面次之,占21.73%;载距突内侧面存在两个骨性突起,中距关节面后端尖部和长屈肌腱沟内侧缘前端;载距突内侧面四边形的边长:前边、后边、上边、下边和对角线的长度分别为(8.07±1.33) (3.88~12.31) mm、(10.27±1.57) (5.62~15.91) mm、(14.99±2.33) (5.86~21.87) mm、(15.43±2.16) (9.82~22.70) mm和(15.83±2.94) (3.83~26.59) mm;中距关节面长度为(18.97±2.85)(9.90~25.41) mm 。  结论 载距突内侧面的四边形可以作为置钉的安全区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方法
    利用CRISPR/Cas9技术制备成对框基因2敲除小鼠
    蔚洪恩 王敏 赵敏 石祥呈 李荣山
    2020 (4):  613-617.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0.04.023
    摘要 ( )   PDF(7593KB) ( )  
    目的 利用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重组CRISPR相关核酸酶9(Cas9)技术双切口法制备成对框基因2(Pax2)敲除小鼠,为探讨Pax2基因在多个系统发育的作用提供动物模型。  方法 根据Pax2基因序列设计sgRNA,设计出的sgRNA和Cas9体外转录后显微注射到C57BL/6J 小鼠的受精卵中,F0代小鼠出生后取其基因DNA测序鉴定基因型。共获得8只F0 代小鼠,使敲除成功的F0代小鼠与野生C57BL/6J 小鼠交配,获得F1代小鼠,后均采用基因成功敲除的小鼠与C57BL/6J 小鼠进行交配,可获得稳定的Pax2基因敲除小鼠。  结果 成功获得可稳定繁殖的Pax2杂合子基因敲除小鼠,其Pax2基因缺失1628 bp;组织HE染色显示,敲除小鼠的肾小球数量明显减少;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敲除小鼠的肾皮质Pax2蛋白表达较野生型小鼠减少。  结论 利用CRISPR/Cas9技术可成功构建Pax2杂合子基因敲除小鼠,为进一步研究Pax2基因的作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神经元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谢江淼 杨晓梅
    2020 (4):  618-625.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0.04.024
    摘要 ( )   PDF(974KB) (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是脑卒中最严重的表现形式之一。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血液瘀滞在脑蛛网膜下腔,引起多种病理生理改变,包括脑积水、细胞凋亡、血脑屏障功能障碍、血管痉挛、微血栓形成和皮层扩散性抑制,这些机制相互作用并贯穿于整个脑损伤过程。近年来,临床试验逐渐关注aSAH发生后的两个阶段:早期脑损伤(EBI)和延迟性脑缺血(DCI)。这两个时期是导致神经元损伤的主要阶段,并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我们就近年来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损伤的机制作一简要总结,主要讨论EBI和DCI在神经损伤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调控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郭翼宁 范祺 张卫光
    2020 (4):  626-630.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0.04.025
    摘要 ( )   PDF(835KB) (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进一步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进而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癌变。程序性坏死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介导所致,最终可以导致细胞膜溶解破裂,引发炎症。RIPK家族作为细胞内和细胞外应激的重要传感器,诱导调控程序性坏死的发生,并参与炎症及其他免疫反应。近年来研究表明,RIPK调控的程序性坏死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动物NAFLD/NASH模型中,RIPK的表达情况与肝脂肪变性程度密切相关。在一些临床研究中亦观察到,NAFLD/NASH患者比健康人RIPK表达水平上升。但程序性坏死到底是加速肝病进程的因素,还是肝病发展过程中的保护因素,仍然没有定论。有研究表明,RIPK抑制剂可能为NAFLD治疗提供方向。我们综述了程序性坏死的分子机制及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以及RIPK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总结了其在NAFLD/NASH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探究其机制,探索新的治疗手段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小RNAs在涡虫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张芬熙 董自梅 陈广文 刘德增
    2020 (4):  631-636.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0.04.026
    摘要 ( )   PDF(1389KB) ( )  
    涡虫由于其体内存在丰富的成体干细胞——新母细胞(neoblasts)而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目前,涡虫已成为再生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式动物,neoblasts也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工具细胞。但关于调控涡虫再生和neoblasts增殖的基因网络仍不十分清楚。微小RNAs(miRNAs)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一类内源性、小片段、非编码RNA,可通过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目的RNA,负调控功能基因的表达。近期的研究提示,miRNAs可能参与涡虫再生的调控。我们就miRNAs调控涡虫再生及neoblasts,增殖和分化特性的新近研究成果及进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学胚胎学发育生物学
    醉茄素A通过诱导白色脂肪组织褐变抵御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
    郭冰冰 王炳蔚 苏志洁 张辰雨 赵淼 王俊博 郑瑞茂
    2020 (4):  570-575.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0.04.017
    摘要 ( )   PDF(4440KB) ( )  
    目的 探索醉茄素A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的抵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8周龄C57BL/6 J小鼠分为醉茄素A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高脂饮食(HFD)饲养,分别给予醉茄素A或对照溶剂DMSO腹腔注射,每天测量小鼠体重及摄食量。1周后取材,称量小鼠腹股沟白色脂肪(iWAT)、附睾白色脂肪(eWAT)、腹膜后白色脂肪(rWAT)和肩胛间棕色脂肪(BAT)的重量;取iWAT检测褐变相关因子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iWAT细胞形态变化。  结果 醉茄素A组小鼠的体重和各部位脂肪组织重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摄食量无明显变化;Real-time PCR显示,醉茄素A组小鼠iWAT中褐变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提高;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醉茄素A组小鼠iWAT中解耦联蛋白1(UCP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表达明显增加;HE染色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醉茄素A组小鼠腹股沟白色脂肪细胞呈现典型褐变特征,如脂肪细胞多腔室化。  结论 醉茄素A可能通过诱导小鼠白色脂肪组织褐变抵御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反式维甲酸对生长发育期大鼠实质器官的损伤
    王霞 白昊笛 沈琴 刘星
    2020 (4):  576-582.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0.04.018
    摘要 ( )   PDF(22016KB) ( )  
    目的 探讨体内过量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生长发育期SD大鼠的脑、心、肺、肝、肾和脾的影响。 方法 以48只3周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ATRA剂量分别为40、60、80 mg/(kg·d),每组12只,进行连续10 d ATRA灌胃处理,记录SD大鼠每日体重,于灌胃第10天解剖称量各器官的重量以及计算脏器指数,然后对各器官进行HE染色。  结果 ATRA灌胃后,与对照组比较,40 mg/(kg·d) ATRA组肾指数升高,体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 mg/(kg·d) ATRA组体重降低,心、肾指数升高,脾脏重量降低;80 mg/(kg·d)ATRA组体重明显降低,脑、心、肾指数升高,脑、脾重量降低;HE染色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TRA处理组的肺泡壁增厚,肾小管上皮细胞有空泡样改变,脾脏红髓出现较多巨噬细胞,而大脑、肝脏、心肌无明显组织学变化。  结论 体内过量全反式维甲酸能够对生长发育期SD大鼠的肺、肾和脾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硫氧环蛋白过氧化物酶1对硅沉着病小鼠肺功能的影响
    王朋 白兆荣 史茜雯 李倩 魏中秋 刘岩 安海娟 孙影
    2020 (4):  583-587.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0.04.019
    摘要 ( )   PDF(5104KB) ( )  
    目的 探讨硫氧环蛋白过氧化物酶1(Prx-1)对硅沉着病小鼠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硅沉着病组(SiO2)、阴性转染组(SiO2+慢病毒空载体)和Prx-1转染组(SiO2+慢病毒Prx-1过表达载体),每组10只。气管插管术辅以呼吸机一次性灌注SiO2悬液和慢病毒载体。模型制备后,小鼠常规饲养12周。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羟基脱氧鸟苷(8-OhdG) 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Prx-1、Ⅰ和Ⅲ型胶原水平,FinePointe WBP 全身体积描记系统检测肺功能。  结果 对照组小鼠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硅沉着病组和阴性转染组中可见矽结节形成,Ⅰ和Ⅲ型胶原表达增多,Prx-1转染组肺组织病变减轻,矽结节变小,Ⅰ和Ⅲ型胶原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硅沉着病组和阴性转染组8-OHdG水平及Prx-1蛋白表明显增加,但Prx-1转染组的8-OHdG水平较硅沉着病组减少,Prx-1表达较硅沉着病组增加。与对照组比较,硅沉着病组和阴性转染组小鼠肺功能降低,但Prx-1转染组小鼠肺功能明显改善。  结论 Prx-1高表达可通过降低活性氧,抑制硅沉着病纤维化和改善肺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规律有氧运动促进梗阻性黄疸小鼠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表达及激活C型鸟苷酸环化酶通路有利于损伤的修复
    张宇 毛海峰 彭瑞
    2020 (4):  588-594.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0.04.020
    摘要 ( )   PDF(12575KB) ( )  
    目的 探讨规律有氧运动对梗阻性黄疸小鼠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影响,及C型鸟苷酸环化酶(GC-C)通路在肠黏膜屏障功能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取30只雄性昆明小鼠构建梗阻性黄疸模型,随机分成规律有氧运动组(EX)和模型组(M),另设空白组(SO),每组15只。采用一般情况观察,ELISA技术,HE染色,肠组织相关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检测及Real-time PCR技术,研究规律有氧运动的改善作用机制。  结果 M组腹部、尾部黄染严重,出现黄尿及粪便呈浅灰色,开腹可见胆管悬挂处呈囊性扩张。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蛋白含量显著升高。相比M组,EX组上述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1),光学显微镜下显示,M组肝索排列紊乱,且出现空泡、核裂症及大量水泡;肠组织绒毛稀疏且高度不均,肠腺、肌层消失或萎缩,间质层水肿且炎性细胞浸润。与M组相比,EX组肠黏膜增厚,绒毛数量相比M组明显增多,间质出现轻度水肿。与M组相比,EX组肠组织Claudin-1、GC-C、鸟苷蛋白(Gn)、尿鸟苷素(Ugn)及环磷酸鸟苷(cGMP)蛋白表达及蛋白含量和基因表达明显上升(P<0.01)。  结论 规律有氧运动能有效促进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表达,激活GC-C通路,减轻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及炎症反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肠道菌群与粪便炎性因子的相关性
    陈小艳 朱宏伟 侯瑞丽 李志辉 路军 金木兰
    2020 (4):  595-604.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0.04.021
    摘要 ( )   PDF(12240KB) ( )  
    目的 探讨肠道微生物变化与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相关性,进而确定肠道微生物变化是否是导致ROU的致病因素之一。 方法 选取8名经常发作ROU作为实验组(HR);14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HN)。对粪便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同时用ELISA检测粪便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和IL-22。 结果 在门水平上,HR中厚壁菌门的丰度高于HN(P<0.05)。在属水平上,HN中Escherichia/Shigella和双歧杆菌的丰度高于HR(P<0.05)。HR组肠球菌的丰度高于HN组(P<0.05)。粪便中IL-10水平在HN、HR组中相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组IL-22水平高于HN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22是ROU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双歧杆菌丰度可能是ROU的保护因素,粪便中IL-22可能是危险因素。 结论 ROU患者粪便中IL-22与肠道菌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双歧杆菌属丰度显著降低及IL-22水平的升高参与了ROU的发生,且IL-22在ROU发生过程中促炎作用强于它自身及IL-10的抗炎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神经生物学
    别孕烯醇酮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
    王彤彤 陈治池 叶鑫 边维 杜娟娟 傅维达 陈梦娇 李俊楠 孙臣友
    2020 (4):  473-482.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0.04.001
    摘要 ( )   PDF(5918KB) ( )  
    目的  探讨别孕烯醇酮(APα)对帕金森病(PD)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及行为学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  90只3月龄体重为20~25 g雄性C57BL/6小鼠1侧纹状体被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复制小鼠PD模型,再给予APα及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采用ELISA检测血清及大脑皮质APα含量和纹状体多巴胺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及其纹状体纤维投射数量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中脑胞膜GABAAR、胞质及胞核各蛋白水平的变化,并通过免疫共沉淀验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观察小鼠行为学的变化。  结果  PD小鼠大脑皮质内源性APα水平显著降低,黑质多巴胺能阳性神经元及其纹状体纤维投射含量下降,胞膜、胞质和胞核各蛋白的水平也明显下降,小鼠的运动功能发生障碍。在给予外源性APα处理后,上述情况均有所改善。但在应用Bic后,上述调控GABAAR/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δ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信号呈现相反的变化,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结论  外源性的APα通过增加其内源性水平调控GABAAR/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δ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促进PD模型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和小鼠行为学的改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肽段诱导C57BL/6 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疾病表型
    蒙延筱 楚兰 徐竹 邵冰 朱俊羽 丹珍卓玛
    2020 (4):  483-490.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0.04.002
    摘要 ( )   PDF(10272KB) ( )  
     目的  利用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并对其疾病表型进行探讨,以期建立更接近多发性硬化(MS)的动物模型。  方法  通过皮内注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35~55肽段免疫50只雌性C57BL/6小鼠,建立EAE模型。每日按15分评分评估其疾病进展情况,观察90 d,进一步通过病理学观察小鼠脑组织病变情况。  结果  EAE模型小鼠疾病表现为慢性病程(3只)、复发缓解病程(7只)和单相病程(11只)。部分小鼠(28只)虽然神经功能评分为0,但它们的毛色、精神和活动都发生了变化,在其脑组织中也观察到了炎性脱髓鞘病变。  结论 用C57BL/6雌性小鼠建立的EAE模型表现出与MS相似的疾病表型,可作为研究MS的良好动物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孕期手机辐射暴露后大鼠仔鼠前额叶皮质多巴胺D1亚型受体的表达变化
    李容 王凌星 刘良财 张燕琴
    2020 (4):  491-494.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0.04.003
    摘要 ( )   PDF(3816KB) ( )  
    目的 探讨孕期手机辐射暴露对大鼠仔鼠前额叶皮质多巴胺D1亚型受体(D1DR)表达的影响。  方法 30只妊娠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低剂量辐射组和高剂量辐射组。各组新生鼠随机分别留养80只,分别于出生后第1、10、40和60天取脑前额叶皮质待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1DR表达的位置及强度,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D1DR mRNA 的相对表达。  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D1DR表达在神经元的胞质、胞膜和轴突,两个辐射组的表达强度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高剂量辐射组显著低于低剂量辐射组(P<0.05);Real-time PCR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实验结果一致。  结论 孕期手机辐射暴露可导致仔鼠前额叶皮质的D1DR表达水平降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郎尉雅 刘忠锦 张海燕 孙丽慧 朱坤杰
    2020 (4):  495-501.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0.04.004
    摘要 ( )   PDF(6431KB) ( )  
    目的 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GCG) 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素1(PS1)双转基因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海马 CA1 区突触超微结构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用 8 周龄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EGCG组、盐酸多奈哌齐组,另以同窝阴性小鼠设立正常组,每组 12 只。连续灌胃给药 6 个月后进行相关指标检测。采用 Morris 水迷宫实验观测APP/PS1转基因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 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和唾液酸转移酶(ST8Sia Ⅱ)的蛋白表达。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延长;与模型组比较,EGCG组、盐酸多奈哌齐组小鼠逃避潜伏期下降 (P<0.05)。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EGCG组和盐酸多奈哌齐组突触界面曲率变化不明显;突触间隙宽度变窄,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增加(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海马CA1区NCAM、ST8Sia Ⅱ蛋白表达在神经元的胞体内,EGCG组和盐酸多奈哌齐组NCAM、ST8Sia Ⅱ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P<0.05),免疫印迹实验发现其含量亦呈高表达水平(P<0.05)。  结论 EGCG对 APP/PS1 转基因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小鼠海马突触结构,提高小鼠海马神经黏附分子表达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脊髓脱细胞支架对大鼠脊髓缺损修复的影响
    朱君毅 张宜家 杜胜虎 余方正 卢颖枫 李培丰 王志斌 梅劲 王健
    2020 (4):  502-506.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0.04.005
    摘要 ( )   PDF(5529KB) ( )  
    目的 用振荡法制备脊髓脱细胞支架修复同种异体大鼠脊髓缺损,观察术后大鼠行为学及组织再生情况。为脊髓缺损后修复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方法 将30只SD大鼠脊髓分别用50 ml 3%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和2%脱氧胆酸钠溶液在摇床上做振荡处理,对比处理前后细胞残留情况及组织的空间结构,了解支架本身的组织构成。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单纯脊髓缺损组和支架移植组。切除单纯脊髓缺损组和支架移植组大鼠腰椎9~10节段,移植脱细胞支架至支架移植组大鼠。术后饲养12周,期间进行行为学评分观察,分别在4、8及12周时取大鼠损伤部位的脊髓进行HE染色及神经再生相关蛋白免疫荧光检测。 结果 通过HE、Masson、甲苯胺蓝染色显示,脱细胞处理后的脊髓脱细胞支架上神经细胞及轴突彻底清除,保留了脊髓细胞外基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支架保留一定多孔网状支架结构。脱细胞支架在体实验中,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显示,移植有脱细胞支架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单纯损伤组大鼠。组织学HE染色显示,脱细胞支架能够填补缺损的脊髓节段,加快损伤脊髓的修复过程。免疫荧光显示,支架移植组大鼠的损伤部位有一定轴突再生。 结论 脊髓脱细胞支架保留了细胞外基质并具有一定空间结构,能够一定程度加快脊髓缺损修复,对神经再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鱼藤酮诱导帕金森病模型小鼠体内肠道微生物的变化
    韩秋琴 万国庆 顾雪锋
    2020 (4):  507-512.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0.04.006
    摘要 ( )   PDF(2482KB) ( )  
    目的 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探讨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体内肠道微生物的变化。  方法 14只8周雄性C57BL/6J小鼠连续5周每天皮下注射鱼藤酮(3 mg/kg),每周测1次体重,5周后进行行为学检测,包括转棒实验和旷场实验,最后收集肠道内容物,用于肠道微生物检测分析。  结果 给鱼藤酮5周后,PD模型小鼠的体重显著低于对照小鼠(P<0.05),PD模型小鼠在转棒中的运动时间(P<0.0001)和在旷场中的运动总路程(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小鼠。PD模型小鼠肠道微生物Alpha多样性没有变化(P> 0.05),但是微生物物种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其中PD模型小鼠肠道铜绿假单胞菌(Turicibacter)显著减少(P<0.01),毛螺旋菌科(norank_f_Lachnospiraceae)显著增多(P<0.01),丹毒丝菌科(norank_f_Erysipelotrichaceae)显著减少(P<0.01),腔隙杆菌属(Lachnoclostridium)显著增多(P<0.01)。 
     结论 PD模型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紊乱;肠道菌群紊乱可能参与PD模型小鼠运动障碍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脂肪源性干细胞向成纤维细胞的分化
    鞠晓军 牛友芽 饶利兵 易黎明 向莎 张英俊
    2020 (4):  513-519.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0.04.007
    摘要 ( )   PDF(14184KB) ( )  
    目的 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向成纤维细胞分化的可能,为解决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提供有效途径。  方法 取健康成年SD大鼠10只,体重280~320 g,雌雄不限,麻醉、脱毛、消毒,于腹股沟处获取脂肪后进行ADSCs的体外分离、培养和传代,观察原代细胞的生长特点;取第3代细胞,成骨诱导后第16天行碱性磷酸酶(ALP)检测,成骨诱导后第23天行茜素红染色,成脂诱导后第12天行油红O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加入条件培养基向成纤维细胞诱导分化,于诱导后第2天、第4天、第6天、第8天摄片记录细胞形态变化过程,MTT检测各时相点的细胞活性;诱导后第6天和第8天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诱导后第8天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成纤维细胞主要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  结果 原代ADSCs呈长梭形贴壁生长,成骨诱导后可见ALP强阳性表达,茜素红染色可见红色矿化结节;成脂诱导后可见胞内红染脂滴聚集;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间充质干细胞相关标志物CD90阳性表达,造血干细胞标记物CD45呈阴性表达;ADSCs向成纤维细胞诱导后第2天可见形态开始改变,部分细胞漂浮;诱导后第4天细胞呈水滴形或短棒状;诱导后第6天细胞呈有突起的多边形或三角形混杂;诱导后第8天细胞拥挤并铺满瓶底,呈细长纤维状; MTT检测表明,诱导后第2天的细胞活性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诱导后第4天、第6天和第8天细胞活性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可见,诱导后第6天细胞呈三角形,表面纤毛较多;诱导后第8天细胞呈细长纤维状,有小突起,表面纤毛密集;诱导后第8天绝大多数细胞vimentin呈阳性表达。  结论 ADSCs在体外经诱导分化后可以具备成纤维细胞的形态特征;能表达成纤维细胞的标志蛋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和丹参酮ⅡA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李娇 吕洋 刘洋 王浩宇 赵亚如 王雪娇 王海萍
    2020 (4):  520-527.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0.04.008
    摘要 ( )   PDF(10011KB) ( )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BMSCs,利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实验分组:对照组(不加任何诱导剂)、FGF-2组、丹参酮ⅡA组及两者联合诱导组。MTT检测诱导后的活性及增殖情况;Real-time PCR检测早期心肌转录因子GATA-4、Nkx2.5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缝隙连接蛋白43(Cx43)以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表达;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检测结蛋白(desmin)、原肌球蛋白(Tm)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蛋白、Tm的表达。   结果 各诱导组较对照组增殖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诱导组GATA-4和Nkx2.5基因的表达增强,联合组表达量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诱导组各标记物Cx43、cTnI、结蛋白、Tm的阳性表达率高于FGF-2及丹参酮ⅡA单独诱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联合诱导组结蛋白、Tm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诱导后细胞的细胞核居中,细胞质中可见肌丝、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和核糖体。   结论 FGF-2和丹参酮ⅡA均能促进BMSCs增殖,诱导B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两者联合诱导的效果较其他组更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类学
    汉族鼻部观察类形态特征的地区性差异
    李紫君 魏偏偏 孙畅 文少卿 谭婧泽
    2020 (4):  605-612.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0.04.022
    摘要 ( )   PDF(2170KB) ( )  
    目的 探讨汉族人群鼻部观察类形态特征在性别和地区间的差异。  方法 2015~2019年,采集河南省、江苏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汉族样本(分别为1022例、963例、1017例)的8项鼻部观察类形态特征指标,数据整理后进行性别间和人群间的统计学差异检验,并采用多重对应分析考察鼻部形态特征的地区差异。 结果 3个汉族人群的绝大多数鼻部观察类形态特征在性别间和地区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在多重对应分析图维度1上,河南和江苏汉族人群鼻部形态特征相似度较高,而广西与前两个地区的鼻部形态特征差异较大;对维度一贡献最大的鼻部形态特征为鼻尖形状、鼻翼高度和鼻翼突度。  结论 鼻部观察类形态特征存在较大的性别和地区间差异,而不同地区汉族人群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鼻尖和鼻翼部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