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肿瘤生物学
    曲古抑菌素A通过上调原钙黏蛋白9表达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和侵袭
    程琦 刘晓东 徐宛玲
    2019 (5):  595-600.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9.05.009
    摘要 ( )   PDF(404KB) ( )  

    目的 探讨曲古抑菌素A(TSA)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 体外常规培养SGC-7901细胞至对数生长期,给予不同浓度TSA(5、10、20、40、80、160 nmol/L)处理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脂质体介导法将人原钙黏蛋白9(PCDH9)真核表达质粒转染SGC-7901细胞并筛选出稳定表达的细胞系,Transwell实验检测迁移率和侵袭率,RT-PCR法检测PCDH9 mRNA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PCDH9、Snail、E-钙黏蛋白(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TSA在80 nmol/L以上时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活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而在较低浓度下(5~20 nmol/L)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下调Snail、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P<0.05),上调E-cadherin和PCDH9蛋白表达水平(P<0.05),上调PCDH9 mRNA表达水平(P<0.05);PCDH9高表达也可抑制SGC-7901细胞迁移和侵袭(P<0.05),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并下调Snail、MMP-2和MMP-9蛋白表达(P<0.05)。 结论 TSA可在体外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和侵袭,这可能与其促进PCDH9基因表达,继而下调Snail、MMP-2和MMP-9蛋白表达,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冬凌草甲素对人食管鳞癌细胞系KYSE-150和KYSE-450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黄坷坷 刘玉珍 陈彦民 陈智 刘丹辉 赵宝生
    2019 (5):  601-607.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9.05.010
    摘要 ( )   PDF(540KB) ( )  

    目的 探讨冬凌草甲素(ORI)对食管鳞癌细胞系KYSE-150和KYSE-450增殖、凋亡、周期及迁移的作用。 方法 MTT法检测ORI对食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集落形成实验检测ORI对集落形成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ORI对食管癌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ORI对食管癌细胞迁移的作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ORI对抗凋亡蛋白Bcl-2、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1Cip1/Waf1及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结果 ORI对KYSE-150和KYSE-45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集落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且抑制作用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结果显示,随着ORI浓度的增加,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5);ORI处理食管癌细胞48 h,Bcl-2、间质细胞标志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下调,p21Cip1/Waf1、上皮细胞标志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上调。 结论 冬凌草甲素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在G2/M期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并通过抑制EMT转化从而抑制食管癌细胞的迁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类学
    四川、云南、贵州彝族身体成分特征及其差异
    张洪明 魏榆 宇克莉 郑连斌
    2019 (5):  651-655.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9.05.018
    摘要 ( )   PDF(167KB) ( )  

    目的 分析四川、云南、贵州三地彝族身体成分特征及其差异。 方法 采用生物阻抗法,测量并分析1556例(男性为757例,女性为799例)彝族成人身体成分。结果 四川彝族身体质量指数及体脂率明显高于云南和贵州彝族;贵州彝族总体肌肉及四肢肌肉与四川和云南相比较为发达;三地彝族均表现为右上肢肌肉量高于左上肢肌肉量。 结论 由于饮食、劳动强度等原因,四川、贵州、云南三地彝族身体成分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生物学
    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候选生物标志物转录因子21的甲基化机制及意义
    丁小明 许嵘 张文州 谢志新
    2019 (5):  608-612.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9.05.011
    摘要 ( )   PDF(104KB) ( )  

    目的 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候选生物标志物转录因子21(TCF21)甲基化的意义。 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疑似膀胱癌患者142例,其中经病理学检测确诊为膀胱癌80例为研究组,经病理学检测确诊为非膀胱癌共62例为对照组。另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尿标本4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研究组膀胱癌组织、癌旁组织、对照组病灶组织中TCF21甲基化水平,并检测研究组、对照组和健康组尿液中TCF21甲基化水平,分别比较膀胱癌组织、尿液中TCF21甲基化水平与临床病理特点间的关系,并分析两者对于膀胱癌的诊断效能。 结果 膀胱癌组织TCF21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对照组(P<0.05),研究组尿液TCF21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P<0.05)。男性、年龄>60岁、高的TNM分期和高分级的膀胱癌患者膀胱癌组织和尿液中TCF21甲基化水平更高(P<0.05)。膀胱癌组织与尿液中TCF21甲基化水平对膀胱癌均有较高的诊断意义,且两者的诊断意义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TCF21基因在膀胱癌组织和膀胱癌患者尿液中均具有较高的甲基化水平,并且与病理特点相关,膀胱癌组织和膀胱癌患者尿液对于膀胱癌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黏蛋白16基因通过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调节胆囊癌细胞活力和迁移
    李新 田蜜 彭冰 何莉莉
    2019 (5):  613-619.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9.05.012
    摘要 ( )   PDF(390KB) ( )  

    目的 探讨黏蛋白16基因(MUC16)是否通过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调节胆囊癌细胞(GBC-SD)活力和迁移。 方法 过表达MUC16后,通过Real-time PCR筛选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家族的蛋白质。其次,过表达MUC16、敲低MUC16和PI3K/Akt通路抑制剂BKM120处理后,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PI3K/Akt通路和MMP-9的蛋白水平。最后,过表达MUC16或敲低MUC16,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和刮伤实验检测GBC-SD的活力和迁移情况。结果 过表达MUC16后,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过表达MUC16后, MMP-9、p-Akt、PI3K的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是PI3K抑制剂BKM120可以避免这现象。而敲低MUC16后,发现MMP-9、p-Akt、PI3K的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过表达MUC16后,GBC-SD的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明显增高(P<0.05),而敲低了MUC16后,GBC-SD的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0.05)。另外,敲低MMP-9后,GBC-SD的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也明显降低(P<0.05)。但是,在过表达MUC16的同时敲低MMP-9,发现GBC-SD的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MUC16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MMP-9的蛋白表达,进而提升胆囊癌细胞GBC-SD的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25-维生素-D3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最适浓度
    刘洋 吕洋 王浩宇 李娇 任君旭 王海萍
    2019 (5):  580-588.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9.05.007
    摘要 ( )   PDF(1282KB) ( )  

    目的 探讨1,25-维生素D3(1,25-vitamin-D3)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最适浓度。 方法 采用全骨髓贴壁法结合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应用3、6、12、24 nmol/L 1,25-vitamin-D3对第2代BMSCs进行定向诱导,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生长状况。运用流式细胞仪对BMSCs进行鉴定。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诱导后4周的BMSCs原肌球蛋白(TPM)、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表达情况。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化细胞与心肌细胞类似的超微结构。在诱导后1、2和4周这3个时间点,以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心肌早期转录因子GATA结合蛋白4(GATA4)、Nkx2.5的表达。 结果 1.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细胞培养72 h后,大部分细胞呈短梭形;培养1周后,细胞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诱导4周的BMSCs,相邻细胞间联系紧密,排列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不同浓度1,25-vitamin-D3诱导后的BMSCs,其数量及形态存在差异。2.流式细胞术的鉴定结果显示,CD29、CD45、CD9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4%、3.3%和91.4%。3.免疫细胞化学、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浓度1,25-vitamin-D3诱导4周后的BMSCs均可见TPM、Cx43及cTnT的阳性表达,其中6 nmol/L组的表达均最高,而未诱导组细胞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诱导培养至4周,胞质内可见较多平行排列的肌丝及线粒体、核糖体、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5.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GATA4及Nkx2.5基因于诱导后1周表达增强,2周表达减弱,4周表达增强;4个诱导组相比较,6 nmol/L组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 结论 1,25-vitamin-D3可以诱导BMSCs获得心肌分化表型,其诱导分化最适浓度为6 nmol/L。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的比较
    杜志朋 李琼 殷国田 李苗苗 郭志坤
    2019 (5):  589-594.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9.05.008
    摘要 ( )   PDF(649KB) ( )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和人经血源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MenSCs)之间表面标记的差异及随培养代次增加表面标记的变化。 方法 分别将HUCMSCs、 ADSCs和MenSCs培养至第3、6、9、12代,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法检测CD29、CD44、CD73、CD90、CD105、CD45的表达并进行比较。 结果 培养MenSCs和HUCMSCs呈纺锤状,ADSCs形态多样以梭型、多角形为主。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人HUCMSCs、ADSCs和MenSCs的第3代CD29、CD44、CD73和CD105阳性表达率均在95%以上,CD45阴性表达;第3代MenSCs CD90的表达率为(72.43±0.76)%,均低于其在HUCMSCs(99.67±0.12)%和ADSCs(99.70±0.15)%表达(P<0.001)。HUCMSCs、ADSCs和MenSCs随培养代次的增加表面标记CD29、CD44、CD73、CD90、CD105和CD45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免疫荧光结果与流式细胞术结果一致。 结论 HUCMSCs、ADSCs和MenSCs随培养时间的增加稳定高表达 CD29、CD44、CD73、CD90和CD105,不表达CD45,MenSCs的CD90表达率低于其在HUCMSCs和ADSCs的表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学教育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肖莉 石清明 魏小于 李健
    2019 (5):  662-666.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9.05.020
    摘要 ( )   PDF(110KB) ( )  

    目的 改进解剖学教学方法,探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在系统解剖学中的应用。 方法 利用腾讯问卷平台开展“关于如何学习系统解剖学的调查问卷”。以某校2017级临床、护理、全科、影像4个专业各2个班共400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对照研究,试验组在实验教学中采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对照组未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教学效果采用理论、实验考试和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进行评估。 结果 试验组的理论成绩、实验成绩和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各组对应的班级看,相同专业试验组的理论成绩、实验成绩和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班理论成绩和实验成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线性关系(R2=0.97,P<0.05)。试验组对教学效果各项指标的满意度在81.00%~93.00%之间,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系统解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雨课堂在医学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高杰 胡蓉 李红 苏敏
    2019 (5):  667-671.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9.05.021
    摘要 ( )   PDF(130KB) ( )  

    目的 探讨雨课堂在医学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适用性及其效果分析。 方法 将2017级126名学生随机分为雨课堂教学组(n=63)与传统教学组(n=63),两组学生分别在组织学实验课中实施传统教学和雨课堂教学,并对两组的学生从问卷调查、切片考核和理论考核3方面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 雨课堂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组进行比较,大部分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表示满意,切片和理论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雨课堂适用于组织学实验课程教学,可锻炼学生多种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神经生物学
    大鼠背根神经节中的Nogo-A蛋白促进微管聚合和炎症热痛觉敏化的发生
    胡启国 刘怀存 陈玲 赵妍 王君
    2019 (5):  549-553.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9.05.001
    摘要 ( )   PDF(413KB) ( )  

    目的 探讨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的Nogo-A在炎症性热痛觉敏化过程中对微管的调控作用及其下游分子通路。 方法 对野生型大鼠(n=12)和Nogo-A敲除大鼠(n=14)足底注射完全弗式佐剂(CFA)制造炎症痛大鼠模型,取两组大鼠DRG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研究DRG中Nogo-A在炎症热痛觉敏化过程中对于微管的调节作用。 结果 Nogo-A基因敲除具有缓解CFA诱导的炎症性热痛觉敏化作用,Nogo-A基因敲除大鼠DRG中的微管聚合减少,微管上游信号分子磷酸化脑衰反应调节蛋白2(p-CRMP2)表达增加。 结论 Nogo-A通过增强CRMP2促进微管聚合,促进了炎症热痛觉敏化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弥漫性轴索损伤后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变化
    李美玉 穆娇 王婷婷 李伟民 张国徽
    2019 (5):  554-560.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9.05.002
    摘要 ( )   PDF(580KB) ( )  

    目的 探讨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变化规律及与轴索继发损伤的相互关系。 方法 SD 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DAI损伤1d、2d、3d、7d组,每组8只。参照Marmarou方法制做 DAI 模型,并对大鼠的脑干部位进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少突胶质细胞系转录因子2(Olig 2)、CC-1、NG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TUNEL染色,并且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进一步观察脑干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 DAI大鼠损伤后3d脑干Iba1标记的小胶质细胞细胞数目显著增多,一直持续至伤后7d,且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呈肥大样形态学改变;DAI大鼠伤后1周内脑干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数目虽有所增多,但并没有统计学意义;CC-1标记的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在DAI后1d即开始明显降低,且随损伤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降低。DAI大鼠脑干TUNEL标记的凋亡细胞随损伤时间延长持续增多,与成熟少突胶质细胞的丢失成正相关。Olig2标记的少突胶质细胞系表达在DAI损伤后1周内各时间点均明显增高,于损伤后3d达峰值。NG2标记的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数量于损伤后3d和7d显著增多。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示,DAI大鼠损伤呈现由髓鞘到轴索的特点,最早表现为髓鞘松解,轴索完整;且脱髓鞘会进一步促进轴索骨架崩解,最终导致轴索变性。 结论 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对DAI损伤具有选择易感性,髓鞘脱失是轴索继发损伤的重要因素。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增殖,并伴随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探索胶质细胞的动态变化将为进一步解释轴索继发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一氧化氮合酶在扬子鳄眼球中的定位和表达分析
    黄艳姣 郑兰荣 周永康
    2019 (5):  561-564.  doi: 视网膜|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一氧化氮合酶| 免疫组织化学| 扬子鳄
    摘要 ( )   PDF(405KB) ( )  

    目的 分析一氧化氮合酶(NOS)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眼球的表达及分布情况。 方法 生物学信息分析人、家兔、非洲爪蟾和斑马鱼的BDNF和NOS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HE染色观察扬子鳄眼球切片的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确定NOS及BDNF的分布部位及其位置关系。 结果 BDNF的免疫阳性(绿色荧光)表达在扬子鳄眼球切片的脉络膜层和视网膜层,NOS的免疫阳性(红色荧光)则主要表达在视网膜层,两者在视网膜层有共存现象。 结论 BDNF和NOS在扬子鳄的眼球中均有表达且有共存,可能参与扬子鳄视觉形成的调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鞘内注射M_ERK2-shRNA腺病毒对糖尿病神经痛小鼠的影响
    王月静 姚宏波 张萌 廉洁 张海燕 刘丹阳 李林 张宇华 李尽贺 孙丽慧
    2019 (5):  565-569.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9.05.004
    摘要 ( )   PDF(453KB) ( )  

    目的 探讨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2 (ERK2)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小鼠模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4组:对照组,DNP组,siERK2-DNP组(鞘内注射M_ERK2-shRNA腺病毒),siRNA-DNP组(鞘内注射siRNA腺病毒)。模型制作成功后检测痛阈值;模型制作前、模型制作后2周、 4周及6周检测机械痛阈值;6周后取脊髓组织,利用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后角ERK2及核因子κB (NFκB)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NP组和siRNA-DNP组痛阈值显著降低, ERK2、NFκB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siERK2-DNP组与对照组比较,痛阈值无显著变化, ERK2、NFκB的表达无显著差别(P>0.05)。 结论 下调ERK2可能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脊髓后角神经元损伤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调节性T细胞促进球囊损伤颈动脉内皮化的作用及机制
    陈磊 杨勇 孟祥云 秦立军
    2019 (5):  570-575.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9.05.005
    摘要 ( )   PDF(558KB) ( )  

    目的 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促进球囊损伤颈动脉内皮化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使用Treg细胞分选试剂盒分选大鼠脾脏Treg细胞;构建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分为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组(尾静脉注射VEGF, 20 μmol/kg)和Treg细胞组(尾静脉注射1×105个Treg细胞)。HE染色检测内皮化情况;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T细胞和内皮祖细胞(EPC)的比例。 结果 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未见内皮细胞层的形成,Treg细胞组可见较多内皮细胞覆盖在颈动脉内层;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对照组与Treg细胞组IL-10、TGF-β、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52,P<0.01;t=3.254,P<0.05;t=6.237,P<0.01;t=7.529,P<0.01)。ELISA结果显示,对照组IL-10、TGF-β、IL-1β和TNF-α的含量分别为(17.38±2.595)μg/L、(4.750±1.549)μg/L、(11.65±1.908)μg/L和(1.163±0.3333)μg/L;Treg细胞组的含量分别为(58.43±6.060)μg/L、(14.17±2.250)μg/L、(1.550±0.3819)μg/L和(0.2100±0.06938)μg/L,差异有显著性(t=6.170,P<0.01;t=3.558,P<0.01;t=5.191,P<0.01;t=2.800,P<0.05);流式细胞术的结果显示,对照组CD34+VEGFR-2+EPC比例为(0.2838±0.01975)%,Treg细胞组为(0.5667±0.05993)%,差异有显著性(t=4.483,P<0.01);IL-10阻断组EPC比例为(0.4807±0.03067)%,相对于Treg细胞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278,P>0.05);TGF-β阻断组EPC比例为(0.3082±0.02291)%,相对于Treg细胞组,差异有显著性(t=4.029,P<0.01)。 结论 Treg细胞通过诱导EPC动员,促进球囊损伤颈动脉的快速内皮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影响脑梗死功能结局的危险因素
    陈鑫 严晓铭 李爱红
    2019 (5):  576-579.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9.05.006
    摘要 ( )   PDF(102KB) ( )  

    目的 探索影响脑梗死功能结局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594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51例健康者相对照。比较两组人口统计学、既往史和临床实验室指标,并采用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了解影响脑梗死功能结局的危险因素。 结果 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空腹血糖、入院时的收缩压和高血压史是影响脑梗死功能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临床应及早控制引起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以减轻、防止不良的功能结局和预防脑梗死的再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类学
    东乡族成年女性绝经前后骨强度和体成分特征及其相关性
    叶蓁蓁 易剑锋 潘建西 曾昭洋 王新平 潘海邦
    2019 (5):  656-661.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9.05.019
    摘要 ( )   PDF(111KB) ( )  

    目的 分析东乡族成年女性绝经前后骨强度和体成分变化并探讨体成分变化对骨强度的影响。 方法 2016年9月~2018年7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选取甘肃省东乡族41~50岁成年女性203例(绝经前102例,绝经后101例),采用超声骨密度仪、生物电阻抗分析仪分别测量跟骨骨强度和体成分指标。 结果 东乡族绝经后女性的骨强度、肌肉组织体成分低于绝经前(P<0.05);脂肪组织体成分高于绝经前(P<0.01)。东乡族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高于绝经前(P<0.01)。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绝经前后女性的骨强度均与肌肉组织体成分正相关(P<0.01),与脂肪组织体成分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四肢肌肉量是东乡族女性骨强度的保护性因素,皮下脂肪含量是骨强度下降的危险因素。 结论 肌肉以及脂肪组织共同决定着东乡族女性的骨强度且与体成分分布部位有关,但两者的关系不受绝经状态的影响。绝经是东乡族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加强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防控。加强肢体锻炼,增加四肢肌肉量,减少皮下脂肪,有助于提高东乡族绝经前、后女性骨强度,预防骨质疏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解剖学
    基于CT三维重建的肩胛切迹解剖分型及临床意义
    张磊 刘洋 曾炎 余飞 任蔺 扶世杰
    2019 (5):  620-626.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9.05.013
    摘要 ( )   PDF(325KB) ( )  

    目的 探讨基于CT三维重建的肩胛切迹解剖形态学分型及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300例因肩部疾病就诊患者的肩胛骨,通过CT三维技术重建肩胛骨图像,并进行肩胛切迹形态学分型及几何数据测量。 结果 我们将收集的肩胛切迹分为5种类型,√-形称为Ⅰ型共138例,约占46%;U-形称为Ⅱ型共125例约占41.7%;Ⅴ-形称为Ⅲ型,共20例,约占6.7%;O-形称为Ⅳ型,共10例约占3.3%;Ω-形称为Ⅴ型,共7例约占2.3%(另外,发现W-形、双O-形各1例,因数量较少暂未纳入分型);左侧肩胛切迹平均深度、宽度分别为(5.58±1.42、10.22±3.24)mm,右侧肩胛切迹平均深度、宽度分别为(6.02±1.87、10.81±3.35)mm,左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和Ⅱ型的切迹宽度较其他3种类型宽度更宽,分别为(12.46±3.20、9.95±2.68)mm,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不同类型中肩胛切迹最低点到肩胛冈基底部的垂直距离长度有所不同,其中Ⅰ型最短的为(12.52±2.56)mm,Ⅲ型最长的为(14.48±4.29)mm,Ⅰ型和Ⅲ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CT三维重建结果,将肩胛切迹分为5型,分别为√-形、U-形、Ⅴ-形、O-形、Ω-形。其中Ⅴ-形和O-形发生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几率较大,而√-形及U-形的卡压几率则较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三维测量的人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比较
    刘国华 盛迪晔
    2019 (5):  627-632.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9.05.014
    摘要 ( )   PDF(294KB) ( )  

    目的 探讨基于三维测量的人体表面积(BSA)计算公式在实际应用时的差异性。 方法 选取1249名大学生(男性639人,女性610人)2018年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分析等方法,研究4种基于三维测量的人体BSA计算公式的差异性,并与基于传统测量的胡咏梅公式进行比较。结果 各公式的BSA计算值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但有着高度相关性(r≥0.985)。基于传统测量的胡咏梅公式的男、女性BSA计算值均高于4种三维测量公式的计算值,男性BSA值高7.32%~12.11%,女性BSA值高5.53%~11.72%。男、女性4种三维测量公式的Bland-Altman分析显示,ChiYuang Yu公式的95%一致性(1.021~1.034)最好。 结论 4种基于三维测量的人体BSA计算公式中,ChiYuang Yu公式相对最适合中国成年男、女性的BSA估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距下关节面的解剖形态学分型及临床意义
    巴达拉胡 何春颖 张磊 罗元发 贾文利 程翰文 扶世杰
    2019 (5):  633-637.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9.05.015
    摘要 ( )   PDF(249KB) ( )  

    目的 研究距下关节面的解剖学形态学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365例人体干燥跟骨标本(性别、年龄不详),用游标卡尺测量跟骨前、中、后3个关节面长轴之和与短轴之和;用量角器分别测量跟骨后关节面的外缘延长线与前关节面的外侧延长线,并向前延伸至跟骨前关节突的前部形成的夹角即Gissane’s角和跟骨前突的最高点至后关节面最高点连线与后关节面切点至跟骨结节上缘连线相交构成的夹角即Bohler’s角。 结果 根据解剖形态学特点,发现距下关节面分为5型:Ⅰ型(189,51.78%)、Ⅱ型(80,21.92%)、Ⅲ型(51,13.97%)、Ⅳ型(37,10.14%)和Ⅴ型(8,2.19%)。其中,Ⅲ型的长轴之和(4.55±0.6) cm小于其他型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的短轴之和(3.68±0.51) cm大于其他型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Ⅴ型的短轴之和(3.3±1.2) cm大于Ⅰ、Ⅲ、Ⅳ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128.74±6.34)°在Gissane’s角上小于Ⅰ、Ⅳ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28.69±7.51)°在Bohler’s角上小于Ⅰ、Ⅲ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研究中,距下关节面的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距下关节面存在5种变异,以Ⅰ型为主,其解剖形态学分型对临床诊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表面解剖特征的人头部计算机断层与磁共振图像双模态融合
    季达峰 马忠宾
    2019 (5):  638-644.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9.05.016
    摘要 ( )   PDF(899KB) ( )  

    目的 探讨基于解剖标记的点配准在人头部CT及MRI双模态配准精度。 方法 4例患者行CT及MRI扫描,将扫描数据导入3D Slicer 4. 8.1以体素渲染方式进行三维重建。在10个备选的体表解剖特征点中,基于各点的5次定位误差在CT和MRI图像上选出相对应8个的解剖部位标记点坐标,按标记点数分为4、5、6、7、8个标记点组。利用奇异值分解(SVD)算法对两个模型进行对应点配准,利用标记点配准误差(FRE)对配准精度进行评估。 结果 双模态融合误差的FRE为2.68~6.54 mm。4、5、6、7、8个标记点组分别为(5.14±0.97)mm、(4.71±0.64)mm、(4.45±0.59)mm、(4.13±0.55)mm、(3.54±0.72)mm,相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个标记点的FRE与4个标记点的FRE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面部表面的解剖学特征可用于CT-MRI的双模态融合;CT-MRI的双模态融合FRE随着标记点数的增加而减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亚甲蓝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张孟钦 卢剑飞 陈春花
    2019 (5):  677-683.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9.05.023
    摘要 ( )   PDF(120KB) ( )  

    脑卒中作为全球高致死、高致残的疾病,一直被广泛研究。亚甲蓝作为一种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氰化物中毒的药物已有一百二十余年,而在近期研究中发现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并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动物模型中展现出良好的保护作用。我们就近年来亚甲蓝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神经发生
    刘矿嫔 马微 杨金伟代云飞 郭建辉 李力燕
    2019 (5):  684-689.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9.05.024
    摘要 ( )   PDF(111KB) ( )  

    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与细胞生物学活动及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近年来,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现,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而促进内源性神经发生作为神经再生研究的新方向,也与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正负调控密切相关。现就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神经发生,以及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神经发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状RNA及其在肝病中的作用
    王棋文 李盼 王嵩雲 郭学强 张春艳 杨亚军 李剑勇 徐存拴
    2019 (5):  690-697.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9.05.025
    摘要 ( )   PDF(159KB) ( )  

    环状RNA(circRNA)是一种不具有5’末端帽子结构和3’末端的poly(A)尾巴的新型非编码RNA,是由非共价键形成的反向连接的闭合环状结构。circRNA由于其具有作为miRNA分子海绵及生物标志物的作用,可用于肝脏疾病的治疗和诊断,因此,circ RNA已逐渐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我们针对circRNA以及circRNA在肝病中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未来的肝脏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鼠胚胎早期血细胞发生的研究进展
    刘东华 何曦2 裴一岩 梁雨森 李凌衡 刘慧雯
    2019 (5):  698-702.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9.05.026
    摘要 ( )   PDF(218KB) ( )  

    根据时空上的不同,小鼠胚胎发育时期的血细胞发生目前被分为原始造血、红系/髓系祖细胞(EMPs)的产生和造血干细胞(HSCs)成熟并分化为各种血细胞3个阶段。最新的观点也把原始造血和EMPs的产生归结为非HSCs依赖性的血细胞谱系分化阶段,将第3阶段称为HSCs依赖性的血细胞谱系分化阶段。尽管胚胎时期的血细胞发生涉及多个造血器官,但本文中我们主要对近年在细胞和分子水平进行的造血细胞和HSCs在卵黄囊和腹主动脉-性腺-中肾(AGM)区发育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此展示新近发现的胚胎发育早期血细胞发生的特点及其潜在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血管形成机制及功能的研究进展
    李旭 陈依民 王鼎予 沈重成 张卫光
    2019 (5):  703-706.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9.05.027
    摘要 ( )   PDF(93KB) ( )  

    骨血管系统不仅为高代谢的骨细胞提供氧气与营养物质,也参与骨形成与骨再生过程。骨组织毛细血管可分为两种亚型,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生理特点。内皮细胞与骨细胞通过多种信号通路沟通,血管形成与骨形成也具有协同作用。对骨血管结构及血管形成信号通路的探索有助于骨折愈合临床治疗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学胚胎学发育生物学
    脂肪肝对小鼠肝血窦内血流状况的影响
    陈重九 樊婧 王宇辰 全葳 王建伟 李石良 张卫光
    2019 (5):  645-650.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9.05.017
    摘要 ( )   PDF(953KB) ( )  

    目的 由于脂肪肝状态下肝细胞的体积变化可能导致肝内血液流动特征改变,本研究拟通过观测肝内的形态学、血流速度和迂曲度的变化,为脂肪肝的诊治提供帮助。 方法 小鼠背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或橄榄油溶液建立脂肪肝模型,取小鼠肝组织进行HE与油红O染色;采用激光多普勒仪测量肝左叶浅表血管内的血流速度;小鼠尾静脉注射德克萨斯红荧光染料,双光子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及测量小鼠肝血窦内红细胞的流动速度及血管内径状况,并进行肝血窦迂曲度检测。 结果 给予小鼠四氯化碳注射2周(n=16)和4周(n=16)后,油红O染色可见肝细胞内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色脂滴沉积,且主要集中在中央静脉周围,肝血窦存在明显的变形和缩窄,且4周组更加明显。随着模型制作时间的延长,肝左叶的的浅表区域和肝血窦内的血流速度逐渐降低,且肝血窦的内径变小,迂曲度增加。 结论 脂肪肝状态下,肝血窦内径减小,血窦内血流速度下降,迂曲度增加,为脂肪肝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视化的形态学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方法
    常用实验动物带血管蒂全卵巢灌注及冷冻保存方法
    陈文铭 徐芝慧
    2019 (5):  672-676.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9.05.022
    摘要 ( )   PDF(527KB) ( )  

    目的 采用独创的已获专利授权的灌注针和灌注技术,对常用实验动物(成年兔、豚鼠和大鼠)的带血管蒂全卵巢进行灌注,研究可调节灌注针是否适用于不同体型动物全卵巢的灌注,同时采用经典的冷冻方案进行冷冻及解冻。 方法 分别取6只性成熟雌性中国大耳白兔、6只DunkanHartley系豚鼠、6只SD大鼠各12个带血管蒂全卵巢进行实验。 结果 计数兔、豚鼠、大鼠3种动物卵巢组织HE染色切片中形态正常的原始卵泡率,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损伤主要在远卵巢端,3种动物近卵巢端的各组动脉、静脉均未见明显损伤。 结论 通过调节麦管针的粗细可用于灌注大小不同的动物卵巢,初步证实了相同的灌注压力(60 mmHg)和灌注速率(1 ml/min)同时适用于不同体积的兔、豚鼠和大鼠卵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