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神经生物学
    缺血、缺氧对小鼠海马DNA甲基化的影响
    李红 石贞玉 李瑞玲 张裴 付苏 邓锦波* 邓洁心*
    2016 (3):  289-296.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6.03.001
    摘要 ( )  

    目的 建立缺血、缺氧脑片模型,探讨缺血、缺氧对小鼠海马的损伤及其机制。 方法 利用C57BL/6J小鼠建立海马脑片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正常对照组海马脑片与HIBD实验组海马脑片炎症损伤、DNA甲基化相关酶的表达情况。 结果 HIBD实验组海马脑片氧化应激、炎症损伤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诱发海马应激损伤;同时HIBD实验组海马脑片DNA甲基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脑片缺血、缺氧可促发炎症反应对海马组织造成损伤,DNA甲基化水平升高,提示DNA甲基化可能参与缺血、缺氧组织损伤过程;机制可能是HIBD影响DNA代谢活动,诱导DNA甲基化水平升高,DNA甲基化调控相关基因表达产生氧化应激,促发炎症反应,对海马造成损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L4~6背根神经节水平不同时间点P2X3mRNA表达变化
    杜俊英 房军帆 方剑乔* 乐小琴 肖婷 潘宁芳 俞婕
    2016 (3):  297-302.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6.03.002
    摘要 ( )  

    目的 观察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动物制作型模后不同时间点L4~6背根神经节(DRG)水平P2X3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外周P2X3mRNA在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不同阶段中的作用。方法 54只健康雄性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假手术(sham surgery)组和手术(surgery)组。通过结扎腓总神经及切断胫神经,保留腓肠神经的方法建立SNI模型。动态观察造模前、造模后1d、3d、7d和14d双侧足跖机械痛阈;Real-time PCR法检测患侧造模后3d、7d和14d L4~6 DRG水平P2X3mRNA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制作后各时间点,surgery组大鼠患侧足跖痛阈明显降低(P<0.05),sham surgery组大鼠与control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大鼠健侧足跖痛阈于模型制作后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P>0.05)。模型制作后3d、7d,surgery组大鼠L4、L5、L6 DRG水平P2X3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而模型制作后14d,surgery组大鼠L5、L6 DRG水平P2X3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5),L4 DRG水平P2X3mRNA表达仍显著多于sham surgery组(P<0.05)。模型制作后各时间点、各DRG水平,sham surgery组和surgery组大鼠P2X3mRNA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外周P2X3mRNA参与SNI模型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且其在不同阶段发挥的作用不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良的体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胶质瘢痕模型的建立
    李奕 谈玲 林巍巍 陈雪 陈颖 潘静莹 王晓冬*
    2016 (3):  303-308.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6.03.003
    摘要 ( )  

    目的 建立胶质疤痕体外模型,观察其形态及细胞外基质的表达情况。方法 体外分别培养来自大脑皮层的星形胶质细胞和脑膜成纤维细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纤连蛋白(FN)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后,将两种细胞混合共培养,2d后添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未添加TGF-β1为对照组;GFAP和F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胶质疤痕的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促红素肝细胞受体B2(EphB2)、Eph受体作用配体B2(ephrinB2)、神经蛋白聚糖(neurocan)和神经抗原2(NG2)表达情况。 结果 疤痕样细胞团簇结构主要是由星形胶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共同组成;实验组EphB2、ephrinB2和neurocan、NG2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 结论 体外混合培养星形胶质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并添加TGFβ1后成功建立体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疤痕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脑组织库样本100例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仇文颖 刘帆 杨倩 刘伟 王乃利 张迪 王涛 袁勃 马超*
    2016 (3):  309-314.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6.03.004
    摘要 ( )  

    目的 检测人脑组织库中保存的脑组织蛋白质、DNA及RNA质量,分析影响其质量的主要因素。 方法 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人脑组织库保存的100例全脑组织样本,提取蛋白质、DNA及RNA,测定其浓度及吸光度,电泳检测完整性,用Western blotting及Rael-time PCR分别检测。根据不同年龄、死亡原因、取材延迟时间以及样本保存时间进行分组,统计学分析影响脑组织质量的因素。 结果 人脑组织库中大部分脑组织的DNA、RNA和蛋白质质量保存完好,不同年龄、死亡原因对其质量无显著影响。取材延迟时间超过24h者,其蛋白质浓度及RNA浓度及质量有显著下降。样本保存时间对蛋白质及DNA质量无显著影响,但保存1年以上可能对RNA浓度有影响。 结论 进行RNA相关分析的人脑组织标本取材延迟时间最好控制在8 h之内,-80℃环境下保存1年之内为佳。而DNA和蛋白质相关分析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AKT、ATM、D4-GDI和p53 4条细胞凋亡通路基因在大鼠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邢雪琨 李梦华 徐存拴*
    2016 (3):  315-322.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6.03.005
    摘要 ( )  

    目的 探讨AKT、ATM、D4-GDI和p53 4条细胞凋亡通路基因在肝再生(LR)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用Rat Genome 230 2.0 芯片检测大鼠部分肝切除(PH)后不同恢复时间点4条细胞凋亡通路基因表达情况,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AKT、ATM、D4-GDI和p53 4条细胞凋亡通路中63、8、6和7个基因与肝再生相关。它们主要在肝再生启动阶段起始表达。表达的相似性分为均上调、上调占优势、均下调、下调占优势、上调和下调相近等5类,大多数基因表达加强,少数基因表达降低。它们表达的时间相关性分为11组。基因协同作用模型(Et)分析表明,AKT通路几乎在整个肝再生中抑制细胞凋亡;ATM、D4-GDI和p53 3条细胞凋亡通路几乎在整个肝再生中促进细胞凋亡。 结论 AKT、ATM、D4-GDI和p53 4条细胞凋亡通路与再生肝生长、发育和肝量控制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ADD45α对大鼠部分肝切除后肝脏再生的调控作用
    杨献光 朱琳 赵卫明 和春翠 徐存拴*
    2016 (3):  323-329.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6.03.006
    摘要 ( )  

    目的 探讨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基因GADD45α在大鼠部分肝切除(PH)后肝再生中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方法 将114只大鼠随机分为19组,2/3肝切除9组,手术对照9组,正常对照1组,制作大鼠部分肝切除模型,然后用大鼠基因组芯片Rat Genome 230 2.0检测部分肝切除后再生肝的基因表达变化,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验证芯片检测结果。利用谱函数(Ep)分析基因表达变化预示的生理活动改变,进而通过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汇总GADD45α调控肝再生的信号通路并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结果 GADD45α在PH后2~6h、24h和36~72h均表达上调,GADD45α通过NF-κB、p38PRAK、p53、STAT3-p21、STAT3-Bcl-2、STAT3-cMyc等6条途径参与大鼠部分肝切除后的肝脏再生调控。谱函数分析发现,GADD45α调控的生理活动的变化情况基本与大鼠肝再生进程相符。
    结论 GADD45α在大鼠肝再生中可能通过上述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存活等生理活动,进而调节肝脏的再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色钉菇乙酸乙酯相对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
    李革 姚辉 刘川 高志国 王立安 管振龙 王艳芹*
    2016 (3):  330-336.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6.03.007
    摘要 ( )  

    目的 探讨色钉菇乙酸乙酯提取物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损伤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方法 以SH-SY5Y细胞系为对象,首先测定MPP+孵育48 h时的半致死量(IC50)。然后用25mg/L、50mg/L、100mg/L等剂量的乙酸乙酯提取物预先孵育4 h,随后加入1.0mmol/L(IC50值)MPP+孵育48 h。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活性;Hoechst染色法、Annexin Ⅴ-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利用DCFH-DA检测色钉菇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 结果 1.0mmol/L MPP+孵育48 h时达到半致死剂量,MPP+的损伤浓度确定为1.0mmol/L。预先经色钉菇乙酸乙酯相(50mg/L)孵育,可显著提高SH-SY5Y细胞的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MPP+损伤后ROS水平急剧升高,而25mg/L、50mg/L、100mg/L乙酸乙酯提取物干预后ROS水平下降。 结论 50mg/L色钉菇乙酸乙酯相可显著减轻MPP+对SH-SY5Y细胞的毒性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突触孔蛋白和细胞色素C在棕榈酸诱导足细胞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戚昉 臧东钰 艾浩 李晓明*
    2016 (3):  337-340.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6.03.008
    摘要 ( )  

    目的 探讨细胞骨架蛋白突触孔蛋白(synaptopodin)和细胞色素C(Cyt C)在棕榈酸所致足细胞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肾足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棕榈酸组。各组细胞分别培养 24h、72h和120h。应用MTT方法检测棕榈酸干预后足细胞活性的变化。应用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法检测棕榈酸干预后足细胞中synaptopodin和Cyt C蛋白的表达变化。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棕榈酸组足细胞活性明显下降,且呈时间依赖性。棕榈酸可上调足细胞中Cyt C蛋白的表达,并下调synaptopodin的表达。 结论 棕榈酸可诱导足细胞中Cyt C蛋白释放以及细胞骨架蛋白synaptopodin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足细胞损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奥氮平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作用及机制
    纪晨燕李永海* 李萌杨海杰冯志伟
    2016 (3):  341-347.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6.03.009
    摘要 ( )  

    目的 探讨第2代抗精神病药物(SGA)奥氮平(olanzapine)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脂肪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小鼠BMSCs,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奥氮平对BMSCs增殖的影响;通过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ting检测脂肪分化标志基因蛋白αP2和C/EBPβ的表达, Real-time PCR检测成脂相关基因Leptin、C/EBPα和TNF-α的mRNA表达情况;同时Western blotting检测Akt信号通路上下游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特异性阻断剂对小鼠BMSCs脂肪分化的影响。 结果 MTT法结果显示,20μmol/L奥氮平对BMSCs的毒性最小;油红O染色可见加入奥氮平的细胞内脂肪滴明显多于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αP2和C/EBPβ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上升了36%(P<0.01)和25%(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Leptin、C/EBPα和TNF-α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分别上升68%(P<0.001)、79%(P<0.01)和60%(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p-Akt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磷酸化糖原合成激酶3β(p-GSK-3β)的表达随着p-Akt表达的增加逐渐减少;加入PI3K/Akt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后αP2和C/EBPβ的表达受到抑制,细胞中的脂肪滴也明显减少。 结论 奥氮平可能通过促使PI3K/Akt信号通路中Akt的磷酸化水平升高来促进小鼠BMSCs的脂肪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生物学
    妊娠期乳腺癌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滕牧洲 陈利娜 卢严方 马文丽*
    2016 (3):  348-352.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6.03.010
    摘要 ( )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分析途径对妊娠期乳腺癌患者与正常人群的差异基因进行分析,从分子水平探讨妊娠期乳腺癌的发病机制。 方法 从公共数据库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下载妊娠期乳腺癌相关数据集,采用Qlucore Omics Explore(QOE)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用DAIVID、STRING等在线分析工具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信号转导通路分析以及预测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结果 共筛选出14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表达上调24个,下调124个,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TAGLN、ACTG2、TPM2、TPM3、MYLK、ACTA2、MTH11等基因以及MAPK信号通路、黏着斑信号通路、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信号通路等在妊娠期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通过STRING分析发现,20个基因处于核心节点位置。 结论 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能有效分析基因芯片数据并获取生物内在信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亚硒酸钠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机制
    王艳赵上 苏衍萍* 刘立伟 王慧 曲鹏*
    2016 (3):  353-358.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6.03.011
    摘要 ( )  

    目的 通过检测亚硒酸钠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系凋亡过程中Bax/Bcl-2、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色素C(Cyt C)表达的变化,探讨亚硒酸钠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 细胞加入不同浓度亚硒酸钠(2.5、5.0、10.0mol/L)的培养液中培养24h、48h,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Bax/Bcl-2蛋白的表达;以罗丹明123(rhodamine123)为细胞染色剂,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质Cyt C和线粒体Cyt C蛋白含量的变化。 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亚硒酸钠能够能够提高Bax蛋白的表达(P<0.05)、降低Bcl-2蛋白的表达(P<0.05),且呈剂量依懒性;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亚硒酸钠能够降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提示:亚硒酸钠可以通过改变Bax、Bcl-2蛋白的含量,降低线粒体的膜电位来诱导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亚硒酸钠能够提高细胞质Cyt C蛋白的表达(P<0.05)并降低线粒体内Cyt C蛋白的表达(P<0.05),促使线粒体内的Cyt C向细胞质内释放。 结论 亚硒酸钠通过上调Bax并下调Bcl-2蛋白表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促进Cyt C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解剖学
    静脉超引流与动脉增压对皮瓣存活的影响
    郑俊 习珊珊 李红 丁茂超 郝晓迪 梅劲 唐茂林 陈世新*
    2016 (3):  359-364.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6.03.012
    摘要 ( )  

    目的 比较静脉超引流与动脉增压对穿支皮瓣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降低皮瓣的坏死率,提高其存活面积提供一定的依据。 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450~550g,分成实验组A、实验组B及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A,分离并结扎肋间后动脉保留伴行静脉;实验组B,分离并结扎肋间后静脉保留伴行动脉;对照组,肋间后动、静脉均结扎切断。在术后6h、1d、2d、3d、7d,超声多普勒测量两个“choke区”的经皮血流量和氧分压,7d后测量皮瓣存活面积和进行明胶氧化铅血管造影。 结果 术后7d,实验组A皮瓣几乎全部存活(98.2±1.6)%,实验组B皮瓣存活面积(74.78±5.91)%,对照组存活面积(60.3±7.8)%(两两比较P<0.01)。从术后6h到7d,实验组A相比于实验组B和对照组血流量和氧分压是最高的(均P<0.05)。实验组A,肋间后静脉和髂腰穿支吻合区“choke vessel 1”区血管吻合丰富,而且肋间后穿支和胸背穿支吻合区“choke vessel 2”区比实验组B和对照组吻合都要明显;实验组B出现了动静脉的吻合,对照组皮瓣远端严重坏死,“choke vessel 2”区血管吻合不明显。 结论 静脉超引流比动脉增压效果更明显,更能有效地改善微循环血流灌注效果,提高皮瓣的存活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枕下极外侧入路应用解剖学探讨及手术体会
    姬云翔 王业忠* 赵冬 朱立仓 代林志 田卫东
    2016 (3):  365-367.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6.03.013
    摘要 ( )  

    目的 探讨枕下极外侧入路切除延颈交界区腹侧病变的效果,并对一些手术技巧加以讨论。 方法 在10例成人尸头上模拟枕下极外侧入路进行延颈交界区腹侧局部显微解剖探讨,观测延颈交界区有关结构。采用枕下极外侧入路对26例延颈交界区腹侧及腹外侧病变进行手术治疗。 结果 本组26例患者,9例痊愈,17例好转。14例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包括面瘫2例,后组脑神经轻度麻痹1例,脑脊液漏1例。 结论 枕下极外侧入路可以满足延颈交界区腹侧及腹外侧病变手术野的显露,是切除该部位病变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学胚胎学发育生物学
    母鼠注射麻黄素再灌胃中药混合液对仔鼠肝组织结构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李重阳 杨亚飞 赵文成 俞诗源*
    2016 (3):  368-373.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6.03.014
    摘要 ( )  

    目的 探讨母鼠注射麻黄素再灌胃中药混合液对仔鼠肝组织结构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30例受孕母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及实验组3组,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母鼠连续腹腔注射0.2ml浓度为6.0 g/L麻黄素溶液(每天两次),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组母鼠在注射麻黄素1 h后再灌胃30.0g/L的中药混合液0.2ml,正常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分娩5、10、15 d时,用比色法测定仔鼠肝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浆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的变化,用生物显微技术观察仔鼠肝组织结构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仔鼠肝组织TGF-β1表达的变化。 结果 实验对照组仔鼠肝组织T-AOC、GST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升高,血浆ALT活性升高,肝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肝组织TGF-β1表达增强(P<0.05或P<0.01);而实验组仔鼠肝组织T-AOC、GST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血浆ALT活性降低,肝组织损伤有所改善,肝血窦扩张现象明显减轻,肝组织TGF-β1表达降低(P<0.05或P<0.01)。结论 母鼠灌胃中药混合液可提高仔鼠肝细胞抗氧化酶活性,减少TGF-β1蛋白的表达,有效减轻母鼠因注射麻黄素对仔鼠肝组织的损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牦牛和柴达木黄牛颈动脉体的组织微细结构比较
    常兰 张寿 雷乃虎 马艳芳 白振忠 沈明华 格日力*
    2016 (3):  374-380.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6.03.015
    摘要 ( )  

    目的 比较牦牛和柴达木黄牛颈动脉体(CB)的组织微细结构特征。 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牦牛和柴达木黄牛各5头,采用组织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CB的显微及超微结构特征,并运用显微体视学方法比较两种动物CB中Ⅰ型细胞(明细胞、暗细胞)、Ⅱ型细胞和血管的体积密度(Vv)、面密度(Sv)、比表面(δ)、面数密度(NA)。 结果 牦牛和柴达木黄牛CB均由实质和间质构成,实质由大量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小球密集组合而成,小球内有丰富的实质细胞。牦牛Ⅰ型细胞数量多于柴达木黄牛,但其胞质内含的线粒体和特有的电子致密核心囊泡(EDCV)相对小而多。柴达木黄牛小球之间的结缔组织及内含的间质细胞明显多于牦牛,而牦牛CB中血管数量多于柴达木黄牛,而且管腔较大。牦牛CB明细胞的Vv、Sv、NA显著大于柴达木黄牛 (P<0.01);牦牛δ小于柴达木黄牛(P>0.05)。牦牛暗细胞的Vv、Sv显著小于柴达木黄牛(P<0.05),两组中NA和δ差异不显著(P> 0.05)。两种动物CB中Ⅱ型细胞的Vv、Sv、NA、δ差异均不显著(P>0.05)。牦牛微血管的Vv、Sv、NA显著大于柴达木黄牛(P<0.01),而δ显著小于柴达木黄牛(P<0.01)。 结论 牦牛CB形成了固有的组织细胞成分和血管网形态特征以增强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泌性腹泻对小鼠钙激活Cl-通道基因表达的影响
    李和平 关艳敬 查光明 汪新建 王月影*
    2016 (3):  381-385.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6.03.016
    摘要 ( )  

    目的 探讨肠道组织钙激活Cl-通道(CLCAs)基因表达与分泌性腹泻发生的关系。 方法 选取昆明小鼠2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实验1h和8h组,每组8只。对照组小鼠经腹腔注射0.2ml生理盐水,实验组小鼠经腹腔注射脂多糖(LPS,6mg/kg)分别作用1h和8h,于注射后观察小鼠活动特征及肠道组织形态,以判定分泌性腹泻模型的建立,利用实时光定量PCR法检测各段肠道组织CLCAs基因的表达。 结果 LPS成功诱导小鼠发生了分泌性腹泻;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均有CLCAs基因的转录;注射LPS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CLCA1、CLCA2、CLCA3、CLCA4、CLCA6基因转录水平均发生上调,与1h组相比,8h组各基因转录水平显著上调。注射LPS后,十二指肠未检测到CLCA5的表达,但空肠、回肠CLCA5的表达均上调。 结论 LPS引起的分泌性腹泻与各肠段CLCAs基因的差异表达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贵州某白酒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内类固醇激素急性调节蛋白表达及血清睾酮水平的影响
    刘昊 梁文妹*
    2016 (3):  386-390.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6.03.017
    摘要 ( )  

    目的 探讨摄入贵州某54°白酒后,不同时程及不同剂量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内类固醇激素急性调节蛋白(StAR)表达及血清睾酮水平的变化,以期为科学饮酒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 正常成年雄性SD大鼠69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5)及实验组(n=54)。实验组分为低剂量组0.8ml/(kg·d)、中剂量组1.6ml/(kg·d)及高剂量组2.4ml/(kg·d),实验组大鼠每日灌胃2次。分别于第4周末、第8周末、第12周末采血清,取睾丸组织。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图像分析、Western blotting检测睾丸组织StAR的表达,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大鼠血清睾酮水平。 结果 各实验组的血清睾酮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AR免疫组织化学阳性产物存在于睾丸间质细胞胞质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4周、8周、12周各剂量组StAR免疫染色及平均吸光度均有所增强(P<0.05); Western blotting检测,4周、8周、12周各剂量组StAR蛋白表达水平增强(P<0.05)。 结论 在本实验设定的剂量和时程内用该白酒灌胃后,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内StAR表达水平有所增强,血清睾酮水平并无明显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整合素 β1和黏着斑激酶的表达
    田香勤 刘迎春 蔡新华*
    2016 (3):  391-395.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6.03.018
    摘要 ( )  

    目的 探讨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壁重构过程中整合素β1(integrin β1)和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变化。 方法 采用双侧肾动脉狭窄法制作动物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术后2周组、术后5周组和术后7周组,血压及左心室重量指数评价造模成功后,取左心室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左心室肌组织integrin β1和FAK的表达。 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左心室组织的心肌纤维走向紊乱,心肌细胞间隙变大;integrin β1和FAK蛋白分别表达于心肌细胞膜和心肌细胞质近膜区,呈线样或细颗粒状分布;integrin β1的表达强度在术后随时间呈逐渐上升趋势,至5周组趋于平稳;FAK在2周组的表达强度相对于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1),实验组随术后时间增加表达量增强;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integrin β1和FAK在各手术组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5周组较2周组下降明显(P<0.01),7周组和5周组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 Integrin β1和FAK在心室肌的表达变化可能是高血压心肌肥厚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类学
    甘肃东乡族成人非脂肪组织体成分的生物电阻抗分析
    叶蓁蓁 何烨* 海向军 马卫红 何进全 马斌 顾巧玲 苏露 杨涛
    2016 (3):  396-403.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6.03.019
    摘要 ( )  

    目的 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分析甘肃东乡族成人非脂肪组织体成分变化特点。 方法 采用横断面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应用体成分分析仪,测量491例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20岁以上东乡族成人非脂肪组织体成分指标。 结果 甘肃东乡族成年男性去脂体重、骨量、肌肉、蛋白质、体液量及构成比均高于女性 (P<0.01),且男性各年龄组的骨量、肌肉量、蛋白质、体液量均高于女性 (P<0.01)。骨量、肌肉量在同一性别中随年龄变化趋势相同,男性均在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下降;女性先降后升,在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又下降。男性的蛋白质在3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下降;女性的蛋白质呈持续下降状态。男女性的躯干肌肉量分别在50岁年龄组和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下降。男女性的双上肢肌肉量、体液量均在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逐渐下降。男性的双下肢肌肉量除在40岁年龄组稍有回升,总体呈下降趋势;女性的双下肢肌肉量呈持续下降状态。男女性的细胞内液量均先降后升,在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又下降。男女性的细胞外液量分别在50岁年龄组和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稍有下降。 结论 甘肃东乡族成年男性的非脂肪组织体成分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非脂肪组织体成分均发生变化,除双上肢肌肉量、体液量、细胞内液外,其余体成分的变化趋势均存在性别差异。总体呈现出,东乡族成年女性非脂肪组织体成分量少于男性,部分无峰值呈持续下降或达峰值早,下降早,达峰值后下降趋势缓于男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r# 中国北方、南方汉族头面部形态学特征的差异
    宇克莉 郑连斌* 李咏兰 席焕久 陆舜华 张兴华 包金萍
    2016 (3):  404-408.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6.03.020
    摘要 ( )  

    目的 将中国北方、南方汉族头面部形态学特征进行比较,探讨其差异性。方法 2009年至2012年测量了11 732例(男性5840例,女性5892例)北方汉族的头面部人体测量学指标,并将各指标均值与南方汉族资料进行差异统计学检验。 结果 与南方汉族相比,北方汉族头较宽、较高,两下颌角间较宽,两眼间距离较大,面较高,鼻背较高,鼻与红唇距离较大,耳大,但头较短,面较狭,鼻较短,唇较薄。与南方汉族相比,北方汉族男性头更圆、更高、更狭,面更狭,鼻更阔。北方汉族女性头面部特征与男性结果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北方汉族女性比南方汉族鼻更狭些。 结论 遗传因素是影响头面部形态特征形成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雄激素受体基因CAG、GGN重复片段多态性与指长比(2D∶4D)的关联性
    张钏 陆宏 郝胜菊 闫有圣 党洁郑雷 张庆华 霍正浩*
    2016 (3):  409-414.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6.03.021
    摘要 ( )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AR)基因CAG、GGN重复片段多态性与指长比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宁夏医科大学2011级健康学生共 685 例, 男性294例,平均年龄(20.02±1.28)岁,女性391例,平均年龄(19.25±1.55)岁。用ABI 3730XL测序仪测定AR基因的(CAG)n及(GGN)n重复数目,照片打好点后用电子游标卡尺对指长比进行测定。2D∶4D经均值±2标准差筛选,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测2D∶4D在男性与女性个体中的分布差异。用四分位法筛选出较低 (Q1)与较高 (Q3) 2D∶4D。用相关分析检验AR基因中CAG和GGN两个多态性位点与2D∶4D 的关联性。结果 女性右手、左手及左右手平均 2D∶4D 均高于男性 (P<0.05,P<0.01,P<0.01),但DR-L2D∶4D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 CAG/GGN重复多态性与男性右手及左手2D∶4D无关联性(P>0.05),但CAG重复多态性与Q1 D R-L 及Q3平均2D∶4D存在关联性(r=0.280,P<0.05,r=0.274,  P<0.05)。女性较短 CAG 等位基因与 Q3 平均2D∶4D 存在关联性 (r=0.337,P<0.05),女性较长 CAG 等位基因与 Q3 右手及 DR-L2D∶4D 存在关联性 (r=0.238,P<0.05; r=0.175, P<0.05),女性平均 CAG 等位基因与Q3平均 2D∶4D存在关联性 (r=0.236, P<0.05)。女性较长 GGN 等位基因与女性右手 2D∶4D存在关联性 (r=0.204,P<0.05),女性平均 GGN 等位基因与Q3平均2D∶4D存在关联性 (r=0.225, P<0.05)。结论 AR基因CAG与GGN重复片段多态性可能与指长比存在关联性,联合运用四分位法与相关分析可能是揭示AR多态性与指长比关联性的一种更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方法
    基于鸡胚电转技术研究脊髓神经干细胞相关基因功能方法的建立
    于亚楠 刘彦礼杨慈清张必超 徐振平林俊堂*
    2016 (3):  415-420.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6.03.022
    摘要 ( )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鸡胚电转技术研究脊髓神经干细胞(NSCs)相关基因功能的方法。 方法 RT-PCR 检测鸡胚发育不同时期脊髓NSCs表面标志物;在鸡胚胚龄(E)E2.5~E3时,利用活体电转基因技术将pCAGGS-GFP质粒转染到鸡胚脊髓,E6时体视荧光显微镜下筛选绿色荧光蛋白(GFP)阳性胚胎,每组至少取材5个;通过脊髓横切及open-book技术观察神经纤维投射情况;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剥离出3~5条脊髓,经胰蛋白酶消化、离心后,无血清NSCs培养基重悬获得细胞铺板,于37℃、5%CO2细胞培养箱内培养,定时观察GFP阳性脊髓NSCs的形态变化。 结果 RT-PCR结果表明,鸡胚脊髓中阳性表达NSCs表面标志物;随后的脊髓横切及open-book结果表明,GFP阳性转染侧的神经纤维能穿过底板,投射到脊髓对侧;而脊髓NSCs体外培养结果显示,GFP标记的脊髓细胞具有典型的NSCs形态,继续培养后有明显突起产生。 结论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一种基于鸡胚电转技术研究脊髓神经干细胞相关基因功能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整片组织免疫染色显示淋巴管构筑
    王海杰* 谭玉珍 Pober Jordan S
    2016 (3):  421-424.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6.03.023
    摘要 ( )  

    目的 探讨整片组织内淋巴管免疫染色,并与间接注射法和组织切片免疫染色法比较。方法 用普鲁士蓝间接注射新生儿肝被膜内淋巴管,观察肝浅淋巴管的构筑。通过火棉胶切片分析肝浅淋巴管的流向。取人大腿皮肤,作石蜡切片和冷冻切片,免疫染色后观察淋巴管的分布。取大鼠耳和背部的皮肤、膈和小肠,将整片组织作免疫染色,观察组织内淋巴管构筑。 结果 间接注射普鲁士蓝可显示淋巴管构筑和流向,但淋巴管染色缺乏特异性。组织切片免疫染色可显示淋巴管分布,然而不能准确地分析淋巴管密度。整片组织的免疫染色很理想,毛细淋巴管盲端、毛细淋巴管网和淋巴管丛清晰可见。 结论 整片组织免疫染色能够很好地显示组织内完整的淋巴管构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microRNA对周围神经再生的调控作用
    易晟 顾晓松
    2016 (3):  425-428. 
    摘要 ( )  

    microRNA (miRNA)是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周围神经损伤后,许多miRNA的表达发生显著变化。差异表达的miRNA负向调控其靶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受损周围神经的再生和重塑。本综述从miRNA对神经元、施万细胞、失神经支配肌肉等的影响阐明miRNA在周围神经再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对于miRNA在周围神经再生损伤和再生过程中作用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内在分子调控机制,为将miRNA作为临床治疗的靶点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神经蛋白突变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的研究进展
    刘惠 申景岭*
    2016 (3):  429-432.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16.03.025
    摘要 ( )  

    视神经蛋白(OPTN)目前被认为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学标记蛋白。OPTN参与不同的细胞功能,例如调控后高尔基体膜运输、分泌、胞内病原体自噬、抗病毒先天免疫反应、有丝分裂、核因子-κB (NF-κB)通路、基因表达等。在OPTN突变的ALS临床病例中,受损的运动神经元呈现出胞质内OPTN泛素化聚集改变,蛋白质包涵体形成以及与ALS相关病理蛋白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反式激活反应性DNA结合蛋白-43(TDP43)、肉瘤熔合基因(FUS)的共定位。本文着重阐述OPTN突变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的研究进展,探讨其致病机制、病理改变以及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